美文网首页简友舞台简友广场人生旅途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草稿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草稿

作者: 美丽和胖夫 | 来源:发表于2023-03-01 03:23 被阅读0次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了有关渔人之乐的千古名句。

看中国绘画大系,发现很多大家的作品都有渔夫的身影。

故宫博物院藏董源《潇湘图》里有一叶扁舟渔人归,还有岸边撒网的团体捕鱼者。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的大小渔船和渔人

就连皇帝宋徽宗的《雪江归棹图》里的点景人物也是渔夫。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冬钓画面也不少,大都会博物馆藏南宋四家之一刘松年《溪山雪意图》里有渔夫。

夏珪《雪堂客话图》的主景虽是冬季围炉闲聊的宾主,但屋外也有一叶渔舟。

和黄公望、倪瓒和王蒙齐名的元代吴镇更痴迷于画渔人。

享江风、观芦苇、看野雁、舱中藏着酒葫芦是吴镇的渔人之乐。

我从大系中还收集了下面的渔乐图:

元盛懋《秋林渔隐图》(大都会)

赵雍等画的《元五人合卷》(故宫)

唐棣《雪港捕鱼图》(上博)、《归渔图》(大都会)


明戴进《长江万里图》(克利夫兰博物馆)

文征明《桃园问津图》(辽博)、《石湖清胜图》(上博)

吴伟《雪江捕鱼图》(湖北省博)、《渔父图》(天津博物馆)

董其昌《燕吴八景图》(上博)

为什么古代绘画里这么多渔夫形象呢?我觉得是反映一种文人趣味,有几个故事耐人寻味:

其一、姜太公钓鱼

姜尚在渭水边用直钩无饵钓鱼,获得周文王垂青。

其二、屈子遇渔父

屈原自沉之前,遇渔夫,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其三、严子陵稳坐钓鱼台

东汉严光是刘秀发小,多次拒绝刘秀邀之为官的请求,遁世富春江钓鱼。

其四《桃花源记》,

东晋武陵渔人的奇遇。

所以,“渔人”是古代文人精神追求的一个“文化符号”,可以解释为:

*待价而沽,期待有人慧眼识珠(姜太公)

*屈原不与世俗流合污固然可敬,可是渔父唱:“沧浪之水清啊,可以用来洗我帽缨;沧浪之水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这种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道家理念,想想也好有道理。

*不求富贵,但求自在(严光)

*追求一个没有战乱,平等安宁的理想国(武陵渔人)

相关文章

  • 青山不老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题记...

  •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读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张志和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杂记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喜欢这句诗,因为羡慕垂钓的老翁闲适自得的心境。在细雨的滴答中,静静地等待鱼儿...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01 一江一舟一翁。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天空下着牛毛细雨,微风吹来,江面泛起微微波粼。 老翁微微抬起头,原...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写命题许久。 看到这句诗词的第一时间,脑海里竟然想到的是另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你一定在笑离题...

  • 百首古诗思维导图之六·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jr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