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683948/be0e64af6dc3a9c1.jpg)
嘉木堂茶话~茶,人到中年就别品了
作者\徐一元
〈一〉
茶人,茶局,品茶。
茶人一天的生活就是从一杯茶开始至一杯茶结束。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茶人,无法去界定,感觉只要是喜欢茶的人应该都是茶人。
茶局这事在我感觉几乎都是在机缘巧合下才能促成。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器俱,那必定是一场尽兴的茶会。
之所以说茶有缘,茶结有缘人,那都是相对而言,人要有颗茶心自然方得品茶之始终。
一些茶在你品鉴的过往中只不过是引带或者铺陈一二,建立一下口感和个人偏好而已。然而有些茶在你生命中的出现恐怕就不那么简单,它本身很简单,能让它现世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二)
它首先不会那么简简单单的出山。
总是在你听过关于它无数神奇的传说后的某一天突然机缘巧合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促不及防。你和它就这样模模糊糊的建立了初识的印象,你可以冠名为“某某印象”与它相忘于茶之江湖。
其次是遇到那些独立于行业市场标准之外的茶就更有意思了。品鉴时搜罗记忆中的所有可参照物先类比一番,在或有或无之间穿梭,最终比对累了,选用一个通用的共识点将它标记。
口感的独特性也只能作为记忆标本又一次被存储起来,即便再次遇到时它肯定已经发生了变化,你又得重新组建,就像是安装插件升级一般。
若是乐于侵淫期中当然可以乐此不疲。
(三)
建立一个丰富的口感记忆库也是需要大量的积累,请注意,我这里没有用“很多年”,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机缘不同,用心,遇到即掌握。
在听闻状态下的茶是抽象的,不要试图用想象来幻想你听说的那款茶,即便你经验丰富,甚至是茶学方面的专家,当遇到那些个山野精灵时你也会诧异于自己的无知。
想一想这些个天地造化之物,经年累月吸附天地之精华,有的树龄可达数千年之久,谓之山精树怪都不足为奇,更何况它又遇到有心人将它带出山野 ,精心制作为一泡茶的形态呈现在你面前,我只能感慨一声:“造化弄茶!”
所以,在它们的面前你永远象是一个无知无畏的孩子。千万别不服,你爷爷的爷爷如果是茶学泰斗他会自认为是这样一个孩子。
(四)
回忆早期品茶的经历,认真的态度自然是少不了的,曾几何时心中对于认茶、识茶还是在某一大段时间内是排序为第一要用。
对于那些从书本中读来一些与茶相关的感悟,拿来附庸风雅感慨的行为多少还是有些不齿,毕竟是在拾人牙慧。
经历多了,排序自然也都模糊不清,是对自己宽容还是放纵了?其实是被无数次的颠覆后“认真”不起来了!
猛然间恍然大悟,恍惚中又陷入那个周而复始的漩涡,你的角度只是当下的那一刻度,横看成岭侧成峰都让你难以站位,想到还要跨越时空,你真的不知道自己能所处在哪一个维度,其实真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懂得的。
(五)
这无关宿命论,更无关所谓的学习热情与斗志,这只是正视现实反而明晰现状的一种态度。有缘得见,面对就好。
茶中学问太大,更多的是变化,别说此生,累生都将学之不尽。
我对自己说,有个学习的态度学着就好,不必苛求自己。身体是自己的,茶只是山野一物,此生根本来不及认清楚它你便已作古,更何况在许多茶的面前人心又是如此的不古。
人过中年就别品茶了,喝一些与自己身体相应的茶就好。暖暖脾胃,驱驱燥火;生生津液,通通下水 ;脊背发发汗,两腋习习风;头脑清醒的认识那泡茶和自己足矣!我认为这样就算是得了茶之道,还有什么“道”可以得到就看下辈子的茶缘了!
多说也无益于茶与你之间的相伴关系,有茶缘更要有茶缘深似水的透澈感知,毕竟是水在泡茶而非是你。
我也就这样了。您继续,品着……
煮了一壶二手单株。好喝!
2018.7.29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3948/84acc0ebc7a248e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