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无记

作者: 晋陵路边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18:07 被阅读0次

无记

1 无记的种类

自作自觉,说言无记。他作他觉,说言无记。(三○○)

苦自作者,此是无记。苦他作者,此亦无记。苦自他作,此亦无记。苦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此亦无记。(三○二)

苦乐自作者,此是无记。苦乐他作者,此是无记。苦乐自他作者,此是无记。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此是无记。(三○三)

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非无后,此是无记。(九○五)

命即身者,此是无记。命异身异者,此亦无记。(九五七)

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此是无记。(九六五)

无记,不予评说,不予解释。佛陀在传法过程中,对一些问题不予解释。在杂阿含中共计二十种问题佛不予评说。经408总结为如下十四种:

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

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是命是身、命异身异;

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2 不予解释的原因

自作自觉则堕常见,他作他觉则堕断见。义说、法说,离此二边,处于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三○○)

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若受自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三○二)

若说如来后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是则为色。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言有后生死者,此则不然;无后生死、有后无后、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此亦不然。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

舍利弗,若说如来有后生死者,是则为受、为想、为行、为识、为动、为虑、为虚诳、为有为、为爱;乃至非有非无后有,亦如是说。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是故说后有者不然,后无、后有无、后非有非无者不然。如来者,爱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

舍利弗,如是因、如是缘故,有问世尊,如来若有、若无、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不可记说。

(九○五)

仔细分析无记中的各类问题,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对“我”的疑惑,疑惑于有没有“我”,“我”的归属等方面。这种疑惑是产生无记中各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我”的错误认识最终要么产生断见,要么产生常见。佛陀认为不仅今世无我,而且来世无我,没有“我”就没有对“我”的疑惑,也就没有无记的问题,因此,佛陀对这类问题不予评说。

在分析佛陀及其弟子对无记问题的回应中,可以发现他们都是用缘起法来解释的,这表明,只要证知缘起法就不会产生对无记之类的无价值的问题。对无记有疑惑的根本原因是对缘起法有疑惑。

3 号召

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槃。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四○八)

因为无记的问题不合佛法无我之见解,所以佛陀号召大家不要讨论无记之类的问题,认为这类问题是无益于义,无益于法,对梵行无益,不能导向涅槃。

佛陀明确要求圣弟子们不要讨论无记问题,因此,这也可以作为判断法与非法的一个标准,那些宣传无记内容的说法都是非法的。

4 轮回之因

众生于此处命终,乘意生身生于余处,当于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余。

(九五七)

如果说今生无我,来世亦无我,那么谁在轮回呢?佛陀说:当众生于今生命终之时,由于意愿,而有身,生到某处,在那个时候,是因为有爱的缘故,因爱而有身,而有轮回。

5 反击106 300 302 343 967

俱迦那外道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尊者阿难陀答言:“随意所问,知者当答。”

俱迦那言:“云何如来死后有耶?”

阿难陀答言:“世尊所说,此是无记。”

复问:“如来死后无耶,死后有无耶,非有非无耶?”

阿难陀言:“世尊所说,此是无记。”

俱迦那外道言:“云何如来死后有,答言无记?死后无,死后有无,死后非有非无,答言无记?云何为不知不见耶?”

阿难陀答言:“非不知、非不见,悉知、悉见。”

复问阿难陀:“云何知,云何见?”

阿难陀答言:“见可见处,见所起处,见缠断处,此则为知,此则为见。我如是知、如是见,云何说言不知、不见?”

(九六七)

佛陀及其弟子不回答无记问题,那些痴愚众生认为是因为佛陀不懂得这类问题,逃避这类问题。阿难说:怎么是不知道呢?佛陀是全知、全见的。见可见处,见所起处,见缠断处,这就是知,就是见。所谓悉知,悉见,是对缘起法的运作,即世间的运作全都了知,证见。

无记的问题是对“我”的纠结而产生的,如果证知无我,那么就不存在无记的问题,佛陀证知了缘起法,依缘起法断除了贪嗔痴,即所谓,见可见处,见所起处,见缠断处,如此彻底证知了无我,在无我的境界下,讨论无记还有什么意义呢?

相关文章

  • 34-无记

    无记 1无记的种类 自作自觉,说言无记。他作他觉,说言无记。(三○○) 苦自作者,此是无记。苦他作者,此亦无记。苦...

  • 读经日记2018.2.5-2.6

    cola第一遍读经,民数记34-申命记17章。感谢主! “要给你们分地为业之人的名字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

  • 2016.12.31  26/35  【互动创意1】

    疯帽先生群-34-康康

  • 2016.12.25   21/35  【一分钟创意】

    Day 21. 疯帽先生群-34-康康

  • 2018-03-10

    无记

  • 梦记:2019.1.27

    昨夜休息晚,无梦。无记。

  • 34-听

    坐公交车的趣闻两个: 一,943上,听到两个中年男士的聊天,一个说,中国的第二和第三代人普遍教育缺失~另一个人说,...

  • 34-写

    写到今天,越来越觉得如果要保持每天更新一稿的话, 设定一个主题会更好坚持,无主题式的随心写,始终会遇到断更之日。 ...

  • 34-王子

    我总是觉得,如果有一个事一直是我的苦恼,那么这里一定存在着我的认知漏洞,或者是认知错误。想通了这个事儿,是非常开心...

  • 玉米妈的Scalers Talk第四轮新概念朗读持续力训练Day

    练习材料: Lesson 34-(2):A happy discovery 任务配置: L0+L1 知识笔记: 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4-无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nf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