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资读书会第十一天笔记

人资读书会第十一天笔记

作者: 牟萌Leo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21:15 被阅读6次

本周开始是雷格瑞文斯的《行动学习的本质》。这本书是人才发展史上最重要、最经典的著作之一,揭开了行动学习这一当下最重要的人才发展技术的序幕。第一天,我们会聚焦在行动学习的假设,涉及原书第一章,行动学习的基本假设。

一、行动学习的初衷

在原书中,本章是非常简单的一张,但涉及的内容却奠定了全书的基础。在行动学习的初中里,瑞文斯指出,行动学习是帮助管理人员借由小组模式解决尚未有答案的实际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洞察力。

瑞文斯通过一个著名的学习等式:L(学习)=P(程序性知识)+Q(洞察性提问)重新定义了学习。他指出,程序性知识是传统教育的范畴。程序性知识根据以往的经验获得,是关于昨天的经验总结。然而,没有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职业经理人都会遇到探索未知的情景,程序性知识随时可能会过时,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下,职业经验的核心要学习洞察性提问,也就是Q。行动学习并不放弃程序性知识,也就是P,然而只有洞察性提问,Q ,才是行动学习的根本所在。

为什么Actiong learning,不讲行动,而是不断在强调洞察。这设计到我们对知行关系理解的进化。中国人对待知行关系往往是重视行,而不太重视知的。或者均衡的讲要知行合一。比如现在很多企业都希望找到“实战派”的人才,而“知”的价值往往被低估,甚至被冠以不接地气的理论派。然而,如瑞文斯指出的,行动学习的目的是要解决“未有答案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能够把模糊的问题表证清晰化,需要创新的找出新的方法,对洞察、认知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能想清楚,行动的结果往往都会比较好。所以瑞文斯这里更多的强调反思。

关于知行关系更深度的探讨,大家可以去看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的《心理建设》一章。其中,孙中山先生把“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观念视为阻碍革命成功最关键的原因,专门写了一个章节,从科学、饮食等各方面讲重视“知”是西方文明成功的关键。

二、行动学习的20个基本假设

假设1:学习寓于工作之中

这个假设强调,行动学习和工作是一体的,但是行动学习不仅是要看工作是否完成,还要思考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假设2:正规教育是不够的

行动学习并没有否定以程序性知识为核心的正规教育,相反,它强调洞察性提问是把程序性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大家可以联系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关于决策假设的部分。

假设3:难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洞察性提问

这一点继续探讨程序性知识和洞察性提问的关系。瑞文斯讲到,经理人必须要察觉到自己的经验和假设系统,看到自己主观的因素对解决不确定问题的影响,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假设4: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

这一点讲到管理者的学习来源于实际行动,而不是高谈阔论如何解决问题。

假设5:学习是自愿的

这一点讲到态度的作用。只有管理者有清晰的自我认识,自己愿意学习和改变行为,才能够学习和有所行动。

假设6:紧迫难题和诱人机会激发学习

这一点讲到学习最好机会来源于解决难题,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行为可能会改变,信念可能会更新。

假设7:建立行动的反馈系统

这一点强调解决定义不清晰的问题时,一定要掌握行动所产生结果的反馈,及时调整。

假设8:行动学习不是纸上谈兵

这一点强调,行动学习不是案例学习这样的纸上谈兵,而是“做中学”,在行动中学习。瑞文斯对案例学习持批判态度,认为这些纸上谈兵的讨论因为不承担风险,所以会对参与者产生误导。

假设9:对经验的反思是最好的学习

这一点强调对过往经验的反思,强调管理不一定要追求新的资讯,对过往经验的反思往往更有意义。

假设10:与同伴的交流促进学习

这一点强调反思不要自己封起来做,而是要和小组成员一起,尤其是和不对实际行动结果负责,不承担风险的人员讨论。

假设11:小组是重中之重

这里强调,行动学习要有一个支撑小组,给予批评建议和必要的支持。

假设12:内容专家的介入需谨慎

这里强调,行动学习不一定依赖于外部内容专家,因为他们可能会限制小组思路。

假设13:行动学习重在培养提问洞察力

这里强调,行动学习中,讲师的关注点要从程序性知识转型反思性思考。

假设14:相互交流产生学习

这里强调反思性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

假设15:不要过度依赖学习催化师

这里指出,学习催化师在早期打破僵局是必要的,但小组要渐渐摆脱催化师的影响。

假设16:行动效果衡量学习效果

这里强调,行动学习的结果只能通过是否解决了实践问题,以及实践问题的结果来看。

假设17:问题要鲜活

这里指出,问题一开始是模糊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洞察性问题提出时,逐渐在由未知转型已知,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鲜活。

假设18:科学研究的方法让行动学习有章可循

行动学习包括三个环节(理性决策、学习过程和方案选择)和五个步骤(观察、假设、试行、审核和回顾),只是每个步骤在不同的环节里表现不同。这里瑞文斯想强调的是,行动学习背后的设计是一句科学研究从观察到假设,再到尝试、审核、回顾的方法论。我们从科学管理到精益创业一直在强调,这里又再次看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强调的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观察中获得假设,基于假设进行尝试,根据反馈修改假设,这一方法论也贯穿在行动学习中。

假设19:行动学习带来影响的乘数效应

这一点强调行动学习是通过小组进行,是小组共同学习,所以学习效应相比于小组成员个体学习会表现出乘数效应。

假设20:行动学习推进业务、领导力与组织发展

这一点强调行动学习要在推动业务发展、领导力发展和组织发展三个目标上共同推进。行动学习不仅是解决业务问题,也是在解决业务问题的过程中促进领导者学会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进而通过领导者共同学习,实现组织变革和发展。

三、对行动学习假设的评论

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是不容置疑的公理体系。有了假设,我们才能再往下做进一步的推理。瑞文斯在这里提出者20个假设,有很多和我们的工作经验一致,但也有一些不那么一致。瑞文斯是希望在开篇就和读者取得共识,在这些基本问题有共识之后,我们再往下才可以愉快的交流。

这二十个假设大致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知行关系。行动学习的核心是洞察性提问,其主要学习形式是通过行动,而程序性知识是行动学习的必要基础,理解这三点的关系是破解行动学习本质的关键。就瑞文斯的本意而言,洞察性提问才是他所认为的行动学习的核心,而“行动”本身,更多是指一种学习的方式。

学习是认知层面的变化,而行动提供了认知发生变化的道场。工作中的种种磨练,不是为了磨炼而磨炼,而是为了修炼我们的心智,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点理念,是行动学习想要传达的。

瑞文斯希望洞察性提问是在学员自主自发的情况下,通过和小组成员共同协作、相互启发完成的。教练,尤其是内容教练,不要给过多的干预。其中,内容教练是指提供学习内容帮助的专家,而过程教练是指通过反馈引导学习反思、合作、协同,共同完成行动学习任务的专家。

从反思到行动,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学员自主自发的情况下发生。但在学员缺乏想法的时候,教练会需要提供内容和方法的知道,帮助学员找到思路。关于自由和指导的平衡,是行动学习之中最精妙的艺术所在。

相关文章

  • 人资读书会第十一天笔记

    本周开始是雷格瑞文斯的《行动学习的本质》。这本书是人才发展史上最重要、最经典的著作之一,揭开了行动学习这一当下最重...

  • 人资读书会第十天笔记

    《科学管理原理》的最后一天 今天要从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场景,理解在我们这个和百年前工业时代截然不同的年代,科学管理到...

  • 人资读书会第十八天笔记

    《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开发、实施和应用》第三节,开始学习关键绩效指标设计的过程,在六步法中,今天学习的是第一步:...

  • 人资读书会第十七天笔记

    《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开发、实施和应用》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理解KPI设计成功的条件,共有七条。在这里,“条件”并...

  • 人资读书会第十六天笔记

    今天进入一本新的书《KPI关键绩效指标》,这本书的作者是戴维帕门特。KPI是在人力资源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工具,这本书...

  • 人资读书会第十二天笔记

    今天是雷格瑞文斯的《行动学习的本质》第二天,本篇聚焦于行动学习的哲学和概念,涉及原书第5章:行动学习的和第6章:行...

  • 人资读书会第十四天笔记

    雷格瑞文斯的《行动学习的本质》第四天。今天会聚焦在行动学习的流程,涉及原书第二章:行动学习的流程和要素。 一、行动...

  • 人资读书会第十三天笔记

    《行动学习的本质》第三天,今天聚焦在管理者在行动学习中的角色,涉及原书第三章:管理者特质和第四章:高管态度的影响力...

  • 人资读书会第十五天笔记

    今天是格雷瑞文斯《行动学习的本质》最后一天,会聚焦在行动学习的导入和组织发展。涉及原书第7章:导入行动学习的经验和...

  • 人资读书会第一天笔记

    第一本书《管理百年》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图尔特。克雷纳,是知名的管理史作家。 第一节:管理世纪的最初曙光 三个观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资读书会第十一天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sz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