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时不时会想起项羽,就好像他是一个久未谋面的老友。
以前上学语文课读到《鸿门宴》,对这个人物非常瞧不起,觉着简直傻帽。刘邦对他威胁那么大,他却妇人之仁。这且不说,鸿门宴上当着刘邦的面,随口就把线人曹无伤卖了,这简直是猪一般的操作哈。
更不提这句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项羽活人可够虚的。
这人的愚钝能逼得七十岁的亚父范增都能气得跳起来,挥剑斩断了刘邦送的玉斗,牢骚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没法和这小子谋划天下大事。将来夺走项羽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就等着做俘虏吧。”
很有点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
2
可你要知道,历史上的记载往往是挂一漏万的,哪怕是司马迁这样的大家写出《史记》这样的巨著,也只是抓住最传神、最惊心动魄的情节来刻画,太多的细节读者是很难知道的。
鸿门宴发生的那一年,项羽不过26岁,刘邦正好50岁。两人的年龄相差了差不多一倍。刘邦做项羽的爹都绰绰有余了。
用今天的话来说,刘邦吃过的盐比项羽吃过的大米饭都多。
然后,一个26岁的小伙面临了50岁老爹爹的竞争,这个老爹曾经和他是同一战线的战友,出生入死过。现在,他下不去手害战友性命,且自己对于这一切情势以及将来的发展茫然无知,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想想26岁时,你在做什么呢?我大概忙着约会、打游戏、看小说。对于人心人性以及人是什么样的存在,哪怕是现在30多的年纪,我也所知不多。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等、不公平的竞争,背后是年长者对青年人毫不留情的碾压。
这就是这个世界会发生的一类事情。
虽然是不公平的,是残酷的,甚至是卑鄙的,我不愿看到也不愿相信,然而它就是发生了。
世界就是这么运作的,和我怎么感受毫无关系。
3
3年后,项羽乌江自刎,年仅30岁。
假如时间可以……
这个世界没有假如……
最后,刘邦用鲁公之礼厚葬了项羽。
中国历史向来成王败寇,历史从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后来人给项羽泼了那么多脏水,残暴不仁,政治白痴,目光短视等等等等,但是在评价项羽的时候,别忘了这个事实,他的整个生命在30岁之前就绽放过了,绚烂如一颗流星,称得上是个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