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
由此可见,自古人们就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体的,两者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天,这篇文章,望老师与家长共勉!
家长带着对孩子的期待,带着对老师的信任,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
老师承载着家长的信任,背负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重责,从家长的手里接过孩子。
家长和老师的相遇,就是爱和信任的相遇。
可是,近些天,一些关于教育问题的负面信息刺激着我的大脑:
某个孩子因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训斥导致私自离校。
某个孩子在校跳楼自杀。
老师因训斥学生被学生家长上告甚至殴打。
老师和家长因留作业问题而吵翻了天。
……
所有的这些,使老师在对待学生时变得小心翼翼,不想管、不敢管、怕承担责任,怕“校闹”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怕……
家长从支持老师的工作,到因个别老师不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怀疑整体老师的素养,进而不尊师不重道的现象蔓延。
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爱和信任似乎不再流淌,不再传递。
可是在我身边,
有一群老师在传递着正能量,他们仍希望用爱做雨,用心做太阳,为学生创造灿烂的春天。
有一群家长仍秉承“家长信任老师乃孩子受益之本”的原则,与老师建立了很好的教育默契。
家长和老师是可以携手来爱孩子的,只要我们做到这些:
01 老师应向家长传递自己对学生的爱和善意
孩子离开家长来到学校后,特别是孩子来到住宿制学校后,很多家长不适应。
他们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得好,睡得好,和同学相处的是否好,老师喜欢不喜欢……
甚至有些家长委托孩子就读学校的熟人来看望自己的孩子。
这时,就需要老师向家长传递爱和善意。
QQ群,微信群,就有了用武之地,老师可以通过在群里发图片、视频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
平时,老师也可以在群里发一些有关学生学习方法、自己的教学心得或对孩子的寄语等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材料或文章。
老师在群里发出的是图片、视频、文章等,家长在群里看到是老师为孩子计深远的一片苦心和爱心。
02 家长要理解老师没有“金手指”
作为老师,希望自己拥有“金手指”,手指一点,学生不违纪,不捣乱,学习还很优异。
遗憾的是,老师没有“金手指”。
所以,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的成绩起伏也很正常。
此时,需要家长理解老师的不易,老师单枪匹马一个人面对几十号学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妥妥的成才。
所以,家长应降低对老师的期待,同时,若老师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家长也不要翻脸,更不要迁怒老师,也不能背地里辱骂老师。
03 家长和老师应在孩子面前互相维护
在培养孩子时,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
老师在学校应利用班会或某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父母生活的不容易,父母生存的压力等,帮着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威信。
同时,家长也应该在孩子面前给老师正面评价,维护老师的形象,促使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即使家长对老师有什么不满,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家长可私下跟老师沟通。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04 家长和老师要控制情绪
生气是本能,控制怒气是本事。这句话家长和老师都要谨记。
学生出现了问题,老师容易着急上火,往往搂不住火气,对学生、对家长说话时语言可能过激,行为可能不妥,情绪的失控往往会给老师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所以,老师一定要明白,发火指责、暴跳如雷都不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中。
家长听说孩子在校受了委屈,被别的孩子掐了打了,一时冲动生气也很正常。
但是“冲动是魔鬼”,家长怒气冲冲找老师理论前,一定要默念三遍“冲动是魔鬼”,然后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问明了事情的过程,在等待半小时后,看看是否仍坚持之前的想法,尽可能让自己心平气和的去学校找老师解决问题吧。
家长一定要明白:事情发生后,你要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你情绪稳定。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能在危机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深以为然。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拿破仑
没有完美的家长,亦没有完美的老师。
老师不能要求所有家长都尊师重教,家长亦不能要求所有的老师都是优秀的老师。
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难鸣的。
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携起手来,志同道合、一致行动,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才能实现孩子和谐的全面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