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作者: 阿稚yu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23:30 被阅读0次

我记得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责任的作文,在其中我引用了《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的一段话,后来这篇作文好像被评了满分。

现在想起来,我当年是怎么模模糊糊地理解它所表达的“轻”和“重”的命题,并自然而然而把它和责任联系起来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我只是似乎理解作者表面表达的意思,而对于这部书具体要表达什么,其实毫无头绪。

现在再去看,又重新对这本书上头起来了。

这本书其实一直围绕着开头所提到的尼采的存在哲学,后面的故事其实也是昆德拉对于这一哲学命题的探讨。

只有一次,等于一次都没有

这是尼采关于永恒轮回的理论。在德剧《暗黑》中的世界观也是基于尼采的这一理论,即世界是处于一种永恒轮回之中,因此在三个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在冥冥中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另外,这本书还引用了贝多芬某段乐音的意思

非要这样不可吗?
非这样不可。

这体现的是某种必然。对应的是这本书所论述的“重”的部分。而“轻”代表着偶然。代表着遗忘。

主人公托马斯还有他的情妇塞宾娜都是“轻”的代表。

托马斯的“轻”体现在他在感情中的原则:绝对不和女人过夜;见一个女人不超过3次;每次见一个女人之间都要隔一段时间。

他期望和女人的关系就像浮萍一样。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忘掉她们。既然“发生一次等于一次都没发生过”,那么托马斯的做法就是无限趋近于虚无,仿佛忘掉,这件事情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不用去承担感情上的任何责任。

但是后来他遇到了特蕾莎,他的原则被打破了。特蕾莎的某种“特别”激发了托马斯“重”的部分,他开始追求意义,而不是虚无。他甚至和特蕾莎结了婚,想要和她一直在一起。

但是他还是没有彻底地戒掉“轻”的部分,他依然要去见其他女人,即使没有一个人能够取代特蕾莎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但特蕾莎无法承受托马斯的“轻”。特蕾莎的身世其实有些悲惨,她的母亲有一段失败的爱情。她母亲原来是个美人,有许多追求者,可是因为意外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特蕾莎就是这个意外的结果。

因此她的母亲恨她,认为她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特蕾莎的儿时阴影就是母亲在家里赤身裸体地走动,并且有一次继父想要走进特蕾莎的洗澡间,特蕾莎拒绝了,结果遭到了母亲的嘲笑。

在母亲的眼中,女人的身体没有差别,不具有她们各自的价值和尊严。特蕾莎在得知托马斯跟其他女人幽会时会做噩梦,梦到她和其他女人一起走在泳池边上,所有人都做着相同的动作,只要有一个动作做错,托马斯就会开枪把她杀死。

特蕾莎的恐惧来源于她要确保自己的躯体是独特的,她害怕肉体仅仅变成肉体本身,变成和别的女性别无二致的东西,这样她就会变成她母亲心中那个形象,那个毫无意义的肉体。

另一个“轻”的代表是塞宾娜,她是托马斯的情妇,也是托马斯众多情妇中最懂他的那一个,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态度相似吧。塞宾娜最讨厌的东西是“媚俗”,到现在我才发现当年我可能对米兰昆德拉表达的媚俗有所误解。原文中的这个词语是kitsch。翻译成英文是“媚俗”,即那种主流的,随波逐流的价值观,但我觉得米兰昆德拉所表达和解读的kitsch的含义,是指那些被过度阐述的价值和伦理。

kitsch的反义词应该是“真实”。米兰昆德拉的观点,应该是反对人们所划清界限的那些崇高,反对那些板上钉钉的高尚价值,反激情,反意义,他欣赏生活的世俗性和日常性,因为那才是真实。对比起那些假崇高,媚俗才是真实的。

塞宾娜是一个艺术家,她认为媚俗是她最大的敌人,她要努力地让自己活在真实里。米兰昆德拉借这个人物表达了他的很多观点,塞宾娜的反媚俗,尤其是政治媚俗,其中也表达了米兰昆德拉对苏联入侵的批评。

再回到特蕾莎,她其实是和托马斯相对的一个角色,她是“重”的。她追求独一无二的意义,她反抗“轻”,拒绝遗忘。从她的职业也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摄影师,她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把某个瞬间留下来,留住逝去的某个刹那,以便在将来不断认同。她不能承受托马斯的“轻”,也不能理解托马斯把“爱”和“性爱”完全分开的做法,因此她经常眩晕,经常做噩梦。直到结尾托马斯回来找她的时候,她才发现了托马斯身上“重”的那部分,而在此之前,托马斯就是她的“不可承受之轻”,这一点通过眩晕这个具体行为得到了证实。

这本小说让我对米兰昆德拉的叙事风格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不同于其他的小说作家,米兰昆德拉真的很“随意”,这是他毫无理由的章节名称(一个章节名可以出现一次之后,之后再重复出现),还有前后章节的逻辑缺失给人的感受。但看似没有逻辑的内容都服务于同样一个主题,即他随意讲述的故事全部都服务于他想要阐述的那个小说的母题。

他在这本书一再阐述了对尼采思想的理解,还有关于灵与肉,轻与重的探讨。人类不能承受“轻”,不可以完全去过那种轻飘飘的生活,因为那样生活会失去意义。

这也是人类和动物的区别。一条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它们或许可以活在某种“虚无”当中。但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是具有历史的,虽然历史是沉甸甸的,但若没有它,人类就不会得以发展。而人类必须承受,也有能力承受历史的重量,存在的重量。

人一边被存在的“重”牢牢地压着,但他们更加不能承受的是存在的“轻”,因为那样他们就会化为灰尘,不知道会飘到哪里去,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了。

相关文章

  • 重读《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我记得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责任的作文,在其中我引用了《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的一段话,后来这篇作文好像被评了满分。 ...

  • 从爱情中体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记得在大学读米兰·昆德拉的著作,最富盛名的当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十多年后重读,书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生命之轻与重——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记得在大学读米兰·昆德拉最富盛名的著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十多年后重读,书却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中内...

  •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标题的本意。 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下一刻,明天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我不是药神》又一部触动灵魂的影片。翻盖手机、中国队第一次进入世界杯画面、旧版QQ聊天界面把时间推回到2002。 ...

  •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2018年国庆节期间,我和魏姐去额济纳旗胡杨林赏秋。准备返回的前一天,天气一反常态特别的冷,我们的行程却是既...

  •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生命中有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是如此之重,对于你来说却是如此之轻。” 题...

  •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最近,突然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像是步入了另一个极端的自我,也发现一个人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坚强。 本以为一个人的生...

  •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2、 心的起点 我试着改变这种生活状态,我开始看一些关于禅修和身心灵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物...

  •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今天朋友发来一个活动,一打开界面需要填写生命中最重要的三本书。一看到这样的题目我果断就拒绝了,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太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fq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