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可以说是个神童,他15岁考入北大法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执教。有人会说79年的高考题比现在要简单。的确,79年的高考题比现在简单。但是79年那时的人,他们所受的教育,根本不如今天人们所受的教育如此的系统、如此的全面、如此的完善。他们的见识,也不像我们今天的这些年轻人。今天的年轻人掌握了移动互联网的工具,见识非常广博。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天下的资讯。所以我们不能用试卷的难易去评价高考的难度。我们要用一个指标去衡量,就是录取率。在一些省份,一些直辖市,录取率已经高达85%。这根试卷简单不简单已经没有关系。这个试卷再难,85%的录取率,就意味着分数线是很低的。也许300分就能上本科,400多分就能上重本。而那个年代的录取率很低,当时的大学生是很少的,凤毛麟角。
呆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当中流行的东西,就很快流行于社会当中。当时大学生们,他们所读的那些西方的诗歌,比如说拜伦、雪莱、泰格尔、普希金等等,这些诗人的诗歌都影响了当时中国象牙塔当中的大学生。这些年轻人的审美,对文学的这种偏好,他们写出来的诗,慢慢就变成了朦胧诗。朦胧诗也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所追捧。大家都开始写诗。
诗歌普及到什么程度呢?海子的室友到外面去吃饭,吃着吃着,他们聊到了海子。这个饭馆的老板听他们的言谈,知道他们跟海子是同学,就给他们免单。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小饭馆的老板,也读诗,最起码可以看出80年代的北京,诗歌已经普及到了何种地步。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一个人有名气,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够获利。所以海子的整个生活状况,还是比较清贫。他在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毕业后分配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的昌平区。昌平是一个离市区很远的一个郊区,距主城区还有一段距离。他到了昌平中国政法哲学教研室当老师,把他的妈妈也接到北京同住。
一个人,一旦某一方面出类拔萃,肯定在其它方面相对来说是他的短板。像海子,他的智商非常高,但相对而言,他的情商却非常的低。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教书的时候,他的低情商展露无遗。我们知道,但凡有领导职务的人,他对他所领导的人,是希望能够听话,并不需要下属多么有能力,但必须有执行力。
如果一个人特别有能力,特别有个性,从来都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好上面派发的任务,那这个人是不为体制所容的。海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基本上是和所在的单位是格格不入的。从来不参加会议,迟到、早退形成习惯,看到领导从来不打招呼。
在海子参加工作的六年,到1989年3月26日,和1989年1月13日孩子写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1989年3月26日海子卧轨自杀。海子生于1964年3月24日这就意味着海子在他25岁生日后的第三天卧轨自杀,年仅25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