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句话,任何一件事情加上管理两个字,好像有了精英的感觉,例如节食叫做身材管理,吃瘪叫做情绪管理,安排日程叫做时间管理,洗衣拖地叫做6S管理,吹牛画饼叫做资讯管理......这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深入人心,就像是运用了“比喻句”,将两种相似的事物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衔接在了一起,这样的议论方式,让我不禁再次感叹,生活就像万金油这句话,什么都是对的,什么都是错的。
就像小时候的自己不断的幻想长大后的样子,想着想着就笑了,而长大后的自己不断的回忆着小时候的童年,忆着忆着就哭了,到底是小时候幻想长大是对的,还是长大后怀念小时候是对的,谁也不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毕竟有理想的人会告诉我们:拥有了目标才会拥有生活;可现实主义也会给我们说:之后熟读经史才会拥有现在,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我们仔细的品,会发现,也许这中间的区别和矛盾是因为我们产生的欲望和提升的能力而出现的。就像白天在读时事政治,在心底有一丝丝的期盼,能够透过这些新闻知晓天下大事,让自己与这些大事之间产生某些关联,满足心底的某些欲望;可实际上,读那些“天下大事”,品那些“生产发展”,却犹如天书一半,迷蒙中带着崇拜,自豪中带着不解。
理想之于自己正是如此,我知其义,却又不知其深意,王健林曾经说过: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赚它一个亿,我对于理想的理解就像对这句话的理解,知晓了他的目标,但是实现它的过程却是犹如雾里看花,也许一辈子也看不明白。然而人生没有理想又像船只没有了导航,它的存在也许没那么明显,可没有了他,虽然能够在大海中一直航行,可无论行进了多少的轨迹,依旧不知道它错过了多少的大陆,忽略了多少海底的风采。
理想就像启明灯,指引着我们的人生前进方向,这样的句子在小学六年级已经背诵的滚瓜烂熟,可为什么到成年之际依旧不能够参透它的含义,也许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理想本身,更重要的是理想与自身之间个关系。我们的先辈们曾经说过一句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文武虽然有想通之处,却更多的有不同地方,我们不能够期盼一位武学大家成为一个文学圣人,虽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可在平均概率层面来讲,它实现的几率确是很小的,我们也不能够期待以为从来没有锻炼过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成为武学大家,虽然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可是若是以此作为理想,哪怕是他自己也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因而理想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内心深处的自白,它集合了我们的欲望,我们的能力而产生出来的一个梦想,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引导我们生活的方向,能够影响我们生活的态度,然后不断的卖出我们前进的步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