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0天共修论语正式打卡的第23天,以下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01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名婴,谥号为“平”,齐国的大夫,曾任齐景公的宰相。
这句话的意思是: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往,相识时间久了,别人更加尊敬他。”
学习心得:
历史上晏婴身材矮小,样貌也不好看,但是别人跟他相处的越久,越尊敬他。说明他的人格魅力大。这也是告诫我们,要善于与人做朋友,并且要做一个有持久的人格魅力的人,要善于修身。
02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因不遵守周礼,被孔子指责为“不仁”、“不智”。
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做蔡。
山节藻棁:节,柱上的斗拱。棁,读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以水草花纹。这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臧文仲养着大乌龟,给它住的房子,房顶呈拱形,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像天子的宗庙一样,这怎么算明智?”
学习心得:
这是孔子评价臧文仲的话,批评他不学无术,玩物丧志。
03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算忠心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到了另一国,他说:‘这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再跑了。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
学习心得:
这也是孔子对别人的评价,从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评价人是很客观的,基本很少用“仁”这个境界来评价别人,因为在他看来,“仁”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也应该是我们应该修身,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境界。
04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姓季孙,名行父,“文”是谥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学习心得:
1.告诫我们,面对很多事情,不要想太多,否则就会显得怯懦,行动力不足。反之,对于很多事,我们应该适当想想,边想边做,边做边想,将想和干有机结合,才是更为合理的一种方式。
2.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三思而后行”,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05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姓宁,名俞,谥号为“武”,卫国的大夫。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聪明,当国家政治黑暗时就装糊涂。他的聪明是别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装糊涂,别人是赶不上的。”
学习心得:
这句话是孔子对宁武子的褒奖,说他有一种看环境而办事的态度,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大智若愚者,注重的是内心的修养,他们为人宽厚、达观大度,更不会为了眼前的得失而斤斤计较。有些时候,他们看似木讷,实则胸藏锦绣。这种大智慧表现的是内在的涵养,并非一些耍小聪明的人所能比得了的。
06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陈: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吾党:我的家乡。党是古代地方组织的名称,五百家为党。狂简:志向远大而行为粗疏。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帮学生志向远大而行为粗疏,文采虽然很可观,但他们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
学习心得:
孔子当时在陈国,收到了家乡人的来信。了解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个志向远大,知识丰富,但有点行为放荡,不加约束,所以孔子感慨回去要好好教导他们,发发牢骚。
因为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经过三个阶段才行。即树立起远大的志向、经过不断地努力与学习,以及适当的磨砺与剪裁。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将其中哪一个步骤剔除掉,都是很难成大器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告诫我们,成才要有远大的志向,要能持续努力,还要经得起逆境和磨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