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品读人生》篇
品读百味人生之——漫谈关于“不语”这件事情

品读百味人生之——漫谈关于“不语”这件事情

作者: 杜老倌侠客居70后欢喜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3-04-03 20:17 被阅读0次

        题记: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语,说道:“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我们国家古代的先贤老子著有《道德经》一文,在其中就撰写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语迟,愚者话多,人不贵在牙尖嘴利,而贵在耳聪目明。”它的含义和意思就是在说:但凡是一个真正拥有涵养和大智慧的人,轻易是坚决不肯开口说些什么的,即便要开口说话的话,其本人也会变得十分谨慎谨小慎微的,而且还会做到三思而后行,但凡是那些欢喜高谈阔论一类的人,既未必就能表明其本人就是属于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也未必能表明其本人就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正所谓还有这样的一句老话与俗话,也同样是说的是极好的,曰:“墙上芦苇,嘴尖皮厚腹中空;山间竹笋,头重脚轻根底浅。”正好这句话语,可以和老子的话语做一个补充的,而且相互之间还是相映衬的,还可以更加好地说明这个道理哦!

        不仅是如此哩,同样有另外的一句俗语与老话也是说得极好的,曰:“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这句话语的意思和含义就是在说:但凡是那些真正拥有学识,而且个人的涵养与教养是极其良好的一类人,在为人处世之道方面,就是一个极其谦让与谦卑的人,既不会得意忘形的;也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亦不会做出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的举动来;更不会瞧不起任何人的。

        但凡是始终还能做到“人不言自能”一类的个人或人群,往往像这样一类的个人或人群,在为人处世之道方面,又是属于比较低调的一类人,其本人一直都会让自己身处在低调当中的,不管是做各类事情,还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是不会以“高调”“高姿态”亮相于人世间的,也唯有那些低调的个人或人群,才能够在现如今纷纷扰扰的人世间中,既会坚守从容淡定的良好志趣,还会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还但凡是比较低调的个人或人群,总能摆正好自己的位置,既会认为人生不值得拿来炫耀的,还会认为不可以仗恃一辈子的,唯有平和、平淡与平静,才能抵达生命的最高境界。

        你和我只要是用心地观察自己的周遭和整个社会阶层的话,就会发现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哦,或许,对于人类世界而言,每个人在生命旅途的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缺少一些什么的,唯独就不会缺少那些说话的人,到处都有“善于说话与善于言谈”一类的人,有不少的个人或人群,说起话语来,既是一套又一套的,也是滔滔不绝的。

        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有不少的个人或人群,就是欢喜急于表达自己的某些想法与观点,甚至于有一些个人或人群,只要自己感觉到很不舒服时,还只要是感觉到有冒犯到自己时,既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回怼对方,还要和对方争论不休争吵不休。譬如说:两个虽说是共同有收藏方面爱好的好朋友,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说:“我看中一件青花瓷器,肯定是到代清早期康熙王朝时期的精品!”另外一方若是不认可的,就会说道:“这是一件清代后期仿制清康熙时期的瓷器,根本就不是你说的这个时期,你完全是搞错没有弄明白!”……很有可能一直要等到朋友认可你的这种说法以后,你才会觉得开心的,要是朋友始终不认可你的这种说法,就会一直觉得不爽不开心的。

        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面的个人或人群,在生命旅途的全过程中,就会遭遇到各式各样比较困难的各类人事物情,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到的,在其中之一就是关于“不语”这件事情,有不少的个人或人群,在每一天里,就是做不到一句话也“不语”这件事情的,多多少少还是要说一些话语的,在一整天里,你要是不让他或她说一句话语的话,他或她就会觉得比去死还要难受许多倍,还就算不和其他人“不语”一句的话,也要和自己“自说自话”一番的。

        “不语”并不是说不让你和我去开口说一句话语,而是要让你和我都能懂得,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个人就要去做到“沉默是金”,尽量少去开口说话,在某些场合最好还能做到一句话语也不会去说,只携带一双眼睛和两只耳朵用心地去聆听就好,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才可以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说话的时候还要注意说话的尺度不能夸夸其谈,既要在乎其他人的感受;还能够把握好说话的尺度;更懂得何时就该“不语”;像这样的一类人,就是一个自律的人。

        千万不要以为“说话”与“会说话”就是属于自己的一种能力,但凡是能够做到“不语”的个人或人群,也同样可以说是一种能力。还但凡是真正有修养一类的个人或人群,而且在为人处世之道方面又是属于比较“低调”“谦恭”与“客客气气”一类的个人或人群,不管是自己有遭遇到怎样不好的各类人事物情,还是自己亲眼看到过有多少不怎么好的各类人事物情,就会懂得“不语”这两个字,只会把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各类不怎么好的人事物情,埋藏在自己的心里面,还能做到看破而不说破,更会当作从未发生过的一样,往往就会以“沉默是金”的态度来应对之,更会学会好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会随随便便地喜形于色的。通常像这样一类的个人或人群,还能管好自己的一张嘴,说话的时候会具有很强的分寸感的,他或她最多也是做到心领神会点到为止,坚决不会有什么过多的话语的。

        杨绛先生有言也说道:“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痛而不言,一种笑而不语。痛而不言是历练,笑而不语是成长。愿余生:二分看透,三分释怀,五分爱自己。且听且望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

        在很多时候,有不少的个人或人群,就会很不自觉地、固执地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还会固执己见地以为自己就是属于高人一等的人上人。在这一类人当中,有不少的个人或人群,虽说会采用“不语”的方式方法,来应对自己所认识的每一个人,然而却用实际行动与行为举止表明,“我”既是属于一个自命清高与自命不凡一类的人,“我”还是属于高人一等的人上人,你们这些人什么也是不如“我”的,“我”就要鄙视你们这些“低等级的人”。还有一些个人或人群,当自己在开口评价其他人的时候,或者说,与其他人在谈天说地的时候,就体现出对其他人的一种不尊重,还会表明“我”能和你说些什么,就已经是在“高看你”,你要是懂得话,还要是属于一个比较“拎得清”的人,就应该立马停止彼此之间的对话,“我”和你对话,就觉得自己完完全全的是在“掉价”。其实,像这样一类的个人或人群,未必就是属于一个高人一等的人上人,只会表明像这样一类的个人或人群,就是属于一个在修养方面极其差劲的一类人,人也算差劲到家。

        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面的人,总是要行走一些弯路的,等到自己被栽一些跟头以后,而且还要栽多次跟头,才能在刻骨的伤痛当中,突然有所顿悟和觉醒。作家莫言把人生旅途中的某些常态化,是看得十分通透与明白的,曾经撰写过这样的一段话语,曰:“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吃亏和吃饭一样,吃多了自然就会成长!”

        在人类的世界里面,自然是有不少的个人或人群,就是属于一个比较“能言善辩”一类的人,说起各种话语来也是属于口吐莲花滔滔不绝的,但凡是那些欢喜多言多语一类的个人或人群,还就算自己是属于三思而后行的人,每每要说些什么话语的时候,也会等到考虑清楚想明白以后,尽最大的可能去做到心思缜密谨言慎行,再去脱口而出的,一旦话说得过多以后,也必然会遭遇到“言多必失与多说多错”这两件事情的,但凡是有这样的人,全都是难以去逃脱其间的。

        但凡是那些比较聪明的个人或人群,只会采用“少说多做”的方式方法,只要是能做到“不语”的,就不会开口说一句话语的,像这样一类的个人或人群,既会采用积极的行动来说明自己是行的还是不行的;还会依靠思考来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更会采用观察人世间的百态与生旦净末丑;来看清楚某些个人或人群。聊天是一种生活方式,即便要聊天的话,听其他人说话是比较多的,自己很少有发言的,也只是偶尔为之罢了,这就是在尊重其他人。在某一类群体之中,但凡是有修养的人,往往在多数场合与情况下是“不语”的、话不多的,还虽说是如此,但脸上的表情是很自然的,还始终会带着微笑。

        当文章撰写到这里时,也不得不来审视一下自己哦,我或多或少就是属于有一点话痨型的人,在有些时候也会说很多的话语,我也深知“言多必失多说多错多说无益”,因此说,自己就会尽最大的努力与可能,少去说那些不必要的话语,实在忍不住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就通通汇聚在文章当中,会把想要说的话语都与文章为伍!……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图一、图二和最后三张图片全都作者自己编辑的;③:各种“不语”类图片和“止语”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④: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3年04月03日星期一晚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百味人生之——漫谈关于“不语”这件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rj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