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9:00,孩子们户外早操时间,王老师邀请我一起动起来。下次要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入教室后,小王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换鞋、上厕所、洗手工作,要求在她读完4遍《声律启蒙》后,孩子们需完成以上工作。时间概念要从小培养。
小男孩童茁为,3岁多,刚入园不久。昨天发现他有几次不良情绪,不知是分离或畏难还是其他原因。带着问题今天着重观察他,以下是这个孩子一上午的工作流程。
1.用两个茶壶做倒豆子工作,昨天做这时哭了几声,今天反复操练,没有情绪外泄。专注力3分钟。
2.同桌玩卡片,他也跟着拿了一套英文卡片,用时5分钟。
3.又重新拿出第一套教具,做工作时走神,专注力1分钟,发呆1分钟。然后不再用壶倒,用手抓、拈,体验新玩法。接着发呆,哭了两声,发现没人关注到他停止哭泣,玩了会儿,送回教具。用时22分钟。
4.圆柱体拼图工作,圆柱体同宽不同高,试错好多次终于拼成功。做完一遍,做第二遍时,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地上捡豆子,也跟着去捡,然后又回到工作中。做完后发呆3分钟。总用时20分钟
5.看到旁边小朋友做解锁按扣的工作,他也取来一套不同类型的按扣教具。玩了大概1分钟,能熟练操作。归放教具,又重新拿出这套教具,工作1分钟,吃拇指发呆5分钟。总用时8分钟。
6.动物模型教具,不再停留在认识动物的层次,自导自演来了一场动物作战,玩出了新花样。用时10分钟。
7. 开锁工作,会自己上锁解锁。用时10分钟。
8.今天他和豆子干上了,用勺子舀豆子工作。工作前哭了两声,没人回应哭声停止,开始到处张望1分钟。用时10分钟。
整个上午童同学哭了两次,共发呆10分钟,全程没有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从他的言行上看,他希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另行为容易受身边人影响,暂还没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做豆子工作时情绪不好,说明这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
初觉得这个孩子后续需要老师多关注多引导。后面和老师探讨这个话题才发现我的最初想法是不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童同学刚到园时,老师也是给他最多陪伴让他早点适应环境,再往后环境不允许老师给一个孩子太多关注,这个时候需要他来适应这个大环境,这个环境包含老师和同学。当别人的关注少时,他得自己走出心理障碍区适应环境从而主动寻求同学老师间的互动沟通,这才是真正的成长。老师的默默关注,此处爱无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