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细雨潇潇,天光晦暗。
作为一个从北方农村走出的汉子,一直很喜欢下雨的日子。在北方,一年里雨水多就意味着年景好。于像自己一样成长于“耕读”人家的少年也才可以有点阅读闲书的时间。
从古人笔下可知,文人墨客们也多喜雨。这其中大多可能也像作者一样,立足于农事的角度,古代的中国其实就是一厝大乡村嘛;其他原因呢,譬如下雨对晴天来讲是一种变化,无论是瓢泼大雨还是秋雨霖铃,都为笔端增添了素材和灵感。李世民有句“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这种“喷雨”怕只是帝王意志幻化出来的形象。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则是一个擅长抓拍的拍客。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当然妙句,但其中的刻意还是漏出了一点点的作痕。弄不好,苏轼老先生也有点像本平台(简书)里的日更作者,为完成自设的任务而绞尽脑汁而非山泉般的汩汩自涌。
明人沈自晋有首曲子《玉芙蓉·雨窗小咏》:
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清虚界,任风敲雨筛;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朝代已自元递至明,但元曲的魅力依然,明曲其实也有大量精品的。
应该是场夏雨吧,因为春雨时一般不会陪着恁大的风,同时又没有秋雨所带来的烦闷和忧郁。曲意为:夏季的梅树只有枝叶,忽如其来的雨将一树疏梅洗得干干净净,几茎瘦竹则在风雨中拂摆不已。这雨来得好哇,老天爷仿佛懂我的心事似地,这么说雨就是专为我安排的了。临风伫立于屋脚下,看着片片花瓣被雨打落在地心底感觉到阵阵惋惜。这次第,怕是没有客人会来访吧,谁会冒雨穿过竹林到我这个闲人这儿来呢。也好,无人打扰就是清虚界,任风敲雨筛,花残香洒,老夫落个自在。掩上两扇柴门,谢它潇潇梅竹,静下心来在清冷的书斋里读读书吧。
看得出来,曲作者沈自晋也是从骨子里喜欢雨天的。
俗话说,浮生若梦。浮者,浮躁,虚浮,浮幻,浮消等等,就像充分的湿度可抑制浮尘一样,一场雨也可以将你我心底燥热轻浮的情绪沉静下来,这也就是很多人喜欢雨天儿的缘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