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叛逆期(初中)的50后宋健,不仅身体内部躁动不安,也在文化沙漠上第一次感了到饥渴。课本依旧简陋不堪,市面上也几乎没有任何可读的文学书籍。但正常的学习氛围总算是重新回到了课堂。
宋健是在离开小学的毕业典礼上戴上红小兵臂章的。那时初中的先锋组织叫红卫兵,它已经不是造反有理的红卫兵了,而只剩下了“红”。可在叛逆期宋健的观念里,“红”啊“紫”的都是“假积极”,亦或是班主任的“马屁精”。
那为什么还得加入这些组织呢?因为不知道什么人发明了“个人档案”,无论走到哪,每个人一辈子背着它。它记录了“官方”对你的评价,比如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态度和表现,而本人是不容许看的,评价的公正性没有任何法理依据。如果你不是红小兵、红卫兵,那就留下了别人质疑你能否获得某类资格的理由。
没有人考据过,其核心思想传承于哪里,也许明代这类监察就相当发达了。方便“御史大人”工作吗,可以理解。
总之,它与户口之类同属中国独特的治理手段,今天还都非常好使,国人不仅有户口所在地,还有档案所在地。日后肯定可以“申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健很纠结,不想和那些不学无术,没心没肺的淘气鬼为伍。又不屑站到“积极份子”的队列之中,纠结,不爽。上课开小差,作业也不好好完成。心想,只要在初三下半学期“浪子回头”,就能完成“档案正常化”,不至影响日后的“政治生命”。
作为诸多逆反的一种代偿,宋健也为自己找到了宣泄荷尔蒙的出口,他加入了学校的美术小组,跟着科班老师吃小灶,从石膏素描画起,技法上提高很快。果然,在第一届校美术展上就斩获了不错的成绩。
50后的初中生,要说有什么能植入记忆的东西,那就是泛荣誉感了。上了中学,活动半径曾大多了许多,自然有了更多见识,家长和老师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身高快追上成年人的孩子应该得到适当尊重。孩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心里后院,父亲开始瓦解。
这代人的心智成熟其实萌发于非常朴素的荣誉感,不仅在异性面前好表现,时时刻刻都有自我评价方面的焦虑。
校运动会最能激发他们的肾上腺素,一个个奔跑起来,像是发情的麋鹿。特别是接力那样的集体项目,还有突显个人英雄主义的跳高等项目。如果叛逆是荷尔蒙过于充沛的结果 ,荣誉感又何尝不是呢。
宋健参加了铅球和铁饼,瘦瘦的宋健居然在两个力量项目中,都拿到了名次。为班级总分尽了一分力。荣誉感爆棚来自班级的总成绩的宣布。宋健所在的二班夺得了第一,从此,次次总分第一,即便和高一年级分在一组,也还是总分第一 。如果只能给叛逆期学生一个礼物,那就是荣誉感。一个有荣誉感的孩子能差到哪去呢?
荣誉到底是什么?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解读。50后和00后就不一样。
热爱科学艺术的希腊人就是用奥林匹克精神激发荣誉感的。比赛不仅要一决高下,里面的规则,暗含了公平思想,对日后步入契约社会,也是一种很有仪式感的彩排。
荣誉感就是叛逆期孩子的生长素。想想就是一口气的事,自此,二班学习成绩的总分也节节攀升。相比今天的分数榜排名大战,50后的荣誉比拼的更综合。学的再好也不关前途,没有高考,少了功利之心,学什么?怎么学?想必也会天差地别。
初三下半年,宋健听父亲讲了几个数学家的传奇故事,兴趣突然从画画转像了数学,还是高等数学,这对宋健在校的学习成绩并无大用。
无用之用对今天的学生纯属奢侈品。今天微积分已然进入了中学课本,但标准动作与自选动作有本质的不同。自选也是一种广义的叛逆,宋健讨厌循规蹈矩,这是不是50后特征不得而知,可宋健自己乐在其中。
“火线”也是那个时代的专有词汇,比如“火线入党”。其实,那个年代投机满普遍,拼的就是谁“更左”。今天孩子早就不知道“左”为何物了。左就是装逼,装得积极,很革命,左在那个年代大行其道,只有一种力量可与之抗衡,那就是“更左”。
东西方最大的文化差异就是“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差异。群体一旦“左起来” ,就会进入一种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因为有人打着集体的旗号压迫个体,那么,群体中的个体就可能“人人自危”。从而立场向左,带来新一波的焦虑,结果就是越来越左。
这时候,就和班主任的风格密切相关了。宋健的班主任叶程欣,表面文弱,实则宅心仁厚,是做人有原则、有底线的好老师。
在班里,她不给“左”留任何空间。反左就是那个年代最大的“仁”。小左是自保,大左便是机会主义。很多悲剧背后都有“左”的影子。
即便有身不由己的时候,也需要守住底线,宋健是校美术组成员,被组团进入了学校的“五.七小分队”,到农村去给农民办“五.七夜校”。讲故事,画壁画,说拉弹唱。
一次工伤就促成来宋健的“火线入”,不仅如期搭上了“红卫兵”的末班车,还“弯道超车”,入了团,进而成了团支部的宣传委员。
工伤是他在画壁画时,从一个独轮车上摔了下来。画幅很大,整整一面墙,真有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庭作画的自得。
那年代,各行各业都抓典型,宋健便成了“英雄”,校长都去家访了。吊着绷带的宋健像凯旋而归的凯撒,自己都觉得可笑。他讨厌做演员的感觉,还是做回自己比较好。
这些就是宋健初中生态的一幅速写。那时的同学间很平等,没有人因为家世、家境而趾高气昂。也没有家长把自己的焦虑或宿愿投射给孩子。没有高考,前途未卜,一切等待国家统筹的“骰子”。这集就先写到这里。
请点击下列链接,它们通往不同的文化虫洞,请带上你的“洛阳铲”(就是脑洞,洛阳铲一旦钻到古墓,便可穿越时空),绝对不虚此行:
以上是空明岛公众号分类入口,也可访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