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后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汉灵帝昏庸无能,任用十常侍宦官集团,再加上黄巾军起义才导致最终的天下大乱。然而细分析,还是感觉有些地方值得琢磨。那么,在分析之前先提几个疑问。第一,黄巾军起义对东汉的政治统治是否形成了根本性的破坏?第二,十常侍宦官集团是否有谋朝篡位的野心?第三,除去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原因,群雄割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从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两方面试着分析一下:
一、深层原因(来一套课本上的解释)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的就是黄巾之乱。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装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庶族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方面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二、直接原因
黄巾起义是否动摇东汉统治?毫无疑问,没有!黄巾军从作战能力上来看,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在与汉军的作战中几乎没有大的胜利,从军事角度看黄巾之乱没有动摇东汉统治的根基。 然而在讨伐的黄巾的过程中,却有很多为后人所熟知的三国人物开始崭露头角,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例如曹操、孙坚、刘备、袁绍、袁术等,这些人物在讨伐的过程中逐渐的累积其了一定的军事实力,为群雄割据打下了伏笔,但这还不是东汉大乱的直接原因。
十常侍是否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我个人认为十常侍是没有这样的野心的。对于一群宦官而言,他们又没有自己的子嗣,也没有什么传宗接待的想法,他们想的无非是想得到皇帝的宠信,享受自己的人生而已。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皇帝做的不是太过分,宦官一般是会较为可靠的。
我认为东汉大乱的直接原因的导火索在两人身上,一个是袁绍,另一个就是曹操。汉灵帝死后,皇位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何皇后生大皇子刘辩,另一个是王美人生二皇子刘协。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灵帝时官至大将军,他自然要拥立刘辩。二皇子刘协自幼被奶奶董太后抚养长大,灵帝死后,董太后与十常侍达成利益共识想要立刘协为皇帝。十常侍计划在何进入宫时杀之,但何进在潘隐的暗示下,称病不入。由于没有除掉何进,刘辩被立为帝。十常侍之一的蹇硕被当做替罪羊被何进杀掉,十常侍向何进的妥协达成了双方之间的平衡。而此时的东汉,新皇帝已经继位,黄巾之乱也已基本平定,政局可以说已经被何进控制,算是稳定下来了,并没有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袁绍和曹操当时都在何进手下,这俩人整天捅咕何进干掉十常侍,说宦官专权,说他们要干掉何进。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主要是士族集团与宦官集团争夺权利的结果(宦官集团未必都是坏人,士族集团也未必都是好人)。东汉想要步入仕途要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当时还没有科举考试,所以想当官就得花钱,所以东汉官场上的人都是士族子弟,相互利益攸关。因此,士族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就日益激烈。
后来何进在袁绍的怂恿下想借外军之手消灭十常侍,于是就有了再后来的董卓进京。十常侍知道后当然是相当的难受,他们也知道何进让董卓进京肯定是要借董卓之手置其于死地,于是十常侍就向何进假传何太后懿旨,将何进骗进宫去。当时袁绍和曹操这俩货心里是心知肚明这是有去无回,还自告奋勇保护何进进宫,结果到了宫门门口,这俩货没进去,带着五百军兵在外面等着,估计就是等着何进死呢。何进就没有带上随身的侍卫,于是乎刚进宫就被十常侍埋伏的人马斩首。何进死后袁绍、曹操大喊阉贼谋反,这俩货把宦官集团全数击杀。事情的的经过就是士族拉着外戚搞太监搞,结果,皇权+宦官被全灭,外戚也被全灭,士族怎一个爽字了得。
最终的结果是皇权已经非常弱了,又没有其他政治集团和士族集团对抗,士族之间因为分赃不均大打出手,逐渐演变成后来的群雄割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