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皆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诸如唱歌、跳舞、绘画、垂钓等。这些兴趣爱好往往是快乐的源头,一个人若拥有兴趣爱好,便能在闲暇时光投身其中,沉浸其间汲取灵感,而这种灵感亦是摆脱困境的一条途径。
然而,在我们年少之时,常听闻父母念叨“兴趣不能当饭吃”之类的话语。长此以往,我们便会逐渐疏远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实际上,当一个人在生活中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时,首要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应对现实的窘迫,更无暇顾及兴趣爱好。
在我看来,兴趣是能力的一种外在体现。当一个人具备了足够的能力之后,再去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亦为时不晚。也就是说,在生存面前,首先要拥有养活自己的能力,而后再去追求兴趣之事。
如今看来,“兴趣不能当饭吃”这句话无疑是肺腑之言,并无差错。不过,我们对于兴趣的认知仍有待提高。对于普通人而言,生计固然至关重要,但倘若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毫无兴趣爱好,人生难免会显得单调无趣。
从某种角度而言,兴趣是能力溢出的展现。当一个人拥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不仅能够调剂生活,还能带来身心的愉悦。这里所提及的兴趣,是指那些能够带来正向反馈的活动,例如学习弹奏钢琴、掌握一门外语、钻研园艺技艺或是学习一种乐器等。
需要指出的是,那些无法产生正向反馈的兴趣,并不值得耗费精力去培养。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或多个兴趣爱好。通常来说,兴趣广泛的人,思维也会更为开阔。就像爱因斯坦,他热爱拉小提琴,每当遇到难题或是成功攻克难题时,都会通过拉小提琴来放松自己。
兴趣并不一定非要发展成为职业,但在兴趣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沉浸其中的乐趣,这种乐趣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换个角度看,我们也不能让兴趣成为阻碍自身发展的绊脚石。之所以不提倡培养那些没有正向反馈的兴趣,是因为有些人可能会因此玩物丧志。
例如酗酒、赌博之类的所谓“兴趣”,还是尽可能远离为好。兴趣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生活的调味剂,还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人生充满未知,当不如意之事纷至沓来之时,兴趣便是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的良策。
以写作举例,它便是一种极佳的心理疗愈方式。在文字的倾诉与抒发中,内心的郁结会逐渐消散。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人忙于奔波,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至于遇到问题时,难以找到有效的排解途径,内心的郁结不断累积,久而久之便可能引发抑郁。
因此,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实则是在探寻一种情绪宣泄的途径。在兴趣的引导下,那些难以释怀的心结会在兴趣的吸引下逐渐淡化。当一个人的心结减少,性格会愈发开朗,而开朗的性格也会让人更加阳光向上。
综合来看,兴趣虽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但却能发挥调节剂的作用。一些具有正向反馈的兴趣,更有助于人们把事情做好。在认识到兴趣是能力的外在体现后,我们在做事的选择上便可以进行排序,将个人能力的提升置于首位,在此基础上培养个人兴趣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