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健康&养生
你可能不知,肠子的小心思

你可能不知,肠子的小心思

作者: 赵敏家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15:56 被阅读336次

作为2018年的读书计划,我好遗憾快到一月末才读完了2018年的第一本书,而且还是跨了年的一本书,嗷嗷,不过好几本书一并看的,希望可以尽快赶上计划。

今年第一本读完的书是德国作者朱莉娅-恩德斯写的《肠子的小心思》,译者是钱为。原著的作家把肠子这一系统剖解的很深刻和透彻,而译者钱为,更是把这本书添了很多的光彩。我能说,因为译者这接地气的翻译,让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真的又哭又笑,表情系统快要失控。而且这本书真的是颠覆了我对肠子、口腔、细菌家族,乃至整个消化系统的认识,又或者说其实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消化系统以及肠子对于我们重要性,让我不禁深深地怀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自主做出的行为,其实不由我们自己控制!


肠子的小心思

唾液的大用处:

我们先从哪里说起呢?要不先从口腔吧~

我们的唾液腺,对,就是你抬起舌头,舌下筋膜两旁的两个腺体,每天可以产出0.7-1升的唾液,而这里的产生的唾液是直接由唾液腺过滤血液产生的,所以除了红细胞,唾液里的成分几乎跟血液没有区别,会含有少量的激素、钙、粘液素等免疫系统的抗体,甚至有镇痛功能的物质等等。

于是唾液腺就会产生下面几个你想不到的意外效果:
1、长期受到含有钙的唾液冲刷,我们的下门牙的背面最容易产生牙石,哈哈;
2、因为唾液含少量激素,所以临床上可以作某些激素的检查,而不需要专门抽血;
3、因为口腔黏膜上有全身上下最集中的神经末梢,所以如果长了溃疡和咬到舌头、或牙肉会钻心地疼,但是唾液中含有镇痛的物质,让我们减轻痛苦。而且在喉咙发炎疼痛的时候,进食后痛楚会减轻一些,就是因为进食期间所分泌的唾液的镇痛作用产生的效果,所以下次喉咙很痛不妨吃些东西可以减轻痛苦。
4、唾液中的粘液素可以在口腔和牙齿上进行全覆盖的包膜,专门用来杀死细菌,防止产生龋齿。但是人在入睡的时候是不分泌唾液的,所以睡觉前一定要认认真真刷牙,那么睡觉的时候就剩下没有刷掉的食物残渣和少量的细菌在“作恶”。睡醒也要刷牙,把在缝隙中繁殖的细菌清除掉,然后再产生新的唾液“保护膜”。还有还有,在我们呕吐前身体总是会分泌大量的唾液,是因为要覆盖我们的牙齿,免得被呕吐物带来的胃酸给腐蚀掉。

肠胃的真相:

然后重头戏就来到了我们的胃肠道啦。首先,食道只有上部分是有感觉,能感受到冷热,食物经过这一个部分以后就我们就感受不到了。胃部是始于左乳头下方, 到右肋弓下方,如果胃痛低于这个区域就不是胃痛是肠子痛了,有时候胃部积累过多的空气,压迫心脏和神经,就会感觉心慌、呼吸困难,叫胃心综合征(Roemheld),这个并不是心血管有问题,只要多打几个嗝或者放屁就可以舒缓了。

小肠的长度很长,小肠绒毛的面积很大,差不多有200平方的消化面积,有读者还开玩笑说,如果按照现在的房价,我们的小肠也是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一个器官,所以要好好珍惜我们的身体哟。小肠其实出乎我们的意料,呈漂亮的粉红色,而且非常干净,没有臭味。整个胃肠道,只有大肠的最后一米才有粪便的。小肠在结束消化以后一小时就开始清理活动,对,你没有看错,是清理活动,就如同心脏每泵一下会休息一会那样机械地停顿,胃和小肠也会“自主”地清洁,很多时候肠胃发出“咕噜咕噜”声,但是你又不饿,就是胃部在进行清洁,所以别太馋,留些空当让肠胃清空。

You are What You Eat:

胃肠道的细菌,从0到6个月开始从婴儿体内定植,到3岁开始成熟。不同地域,如欧洲、亚洲等居民,体内的细菌大类型、占比不一样,所以各地的风俗、饮食习惯都不一样,亚洲人比较容易消化豆类和谷物,是因为我们身上的细菌能够分解豆类的蛋白,而且吸收率有50%,而欧洲人对豆类蛋白过敏的人数比较多,而且吸收率也只有30%左右。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有一部分是被细菌分解,合成为维生素或者其他对我们身体有益的物质,其中就有被称作“爱情激素”的多巴胺和“幸福激素”的血清素,这些都会令人感到愉悦,于是,我们吃饱以后会产生愉悦感,也说明了为什么伤心的时候去“戳一顿”后,心情会变好。而体内的细菌会影响你对食物的选择,更会决定你是“肥”还是“瘦”,如果体内的细菌对碳水化合物分解的效率比较高的话,那你就真正成了“喝口水都会长胖”的人儿了~~

大肠:静止中蕴藏着力量

大肠的初段,盲肠是个免疫器官,盲肠的最后一段才叫“阑尾”。大肠中有很多很多的细菌,粪便里3/4都是水分,然后粪便的固体中,有1/3是肠道里面退役脱落的细菌。所以如果你吃过抗生素以后,请不要怀疑是病转好了,然后带动消化变好,便便量变多了,而是抗生素把肠道里的细菌杀死了绝大部分,(杀死了少数的有害菌,绝大部分的好细菌),排出来的都是被杀死细菌的“尸体”。而至于这些细菌是什么,因为研究人员没能在体外培养成活,所以恐怕要在将来才能搞明白。

结肠分三段,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我们每次的排便只会排出结肠1/3的粪便量,或者你可能已经想到了,有时候我们的粪便已经是在体内存在了两到三天的便便(如果一天排一次的话)。一周排便3到4次是正常的,女性的大肠比男性更“慵懒”一些,所以排便的间隔时间会比男性长。另外,如果使用泻药减肥的时候,或者腹泻结束后,两到三天没有排便的话,请不要怀疑自己是否腹泻后便秘了,因为你的结肠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再次被“填满”,才能有粪便排出。

好啦,这些基本都是我合上书本以后记得的东西,当然还有很多令人很震惊和很惊讶的例子,让我认识到其实我们的身体是很神奇的,人体是个高度智慧集合的系统,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顺应身体的感觉,好像很普遍很口号是吗?可是,看完了书就是得出这个简单的结论啊。

相关文章

  • 你可能不知,肠子的小心思

    作为2018年的读书计划,我好遗憾快到一月末才读完了2018年的第一本书,而且还是跨了年的一本书,嗷嗷,不过好几本...

  • 2019-03-24

    肠子的小心思 周末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些好玩的关于肠子的知识。如果我问你人体哪个器官最重要,你可能会说大脑。但是长期以...

  • 《肠子的小心思》1:了解你的肠子

    作者朱莉娅·恩德斯,是研究肠道的医学专家。 这本书是2014年德国最畅销的图书,已经在全球36个国家卖了500万册...

  • 注意了,你的肠子在操纵你的大脑!

    轻松易懂的科普书不稀奇,《肠子的小心思》无疑是其中做得更为不错的。但“荡气回肠”的科普书你读过吗?《肠子的小心思》...

  • 肠子小心思

    排便便的奥秘 排便是个高技术含量的动作,只有两大神经系统通力合作,才能得体又干净地完成这一过程。除了我们人类,几乎...

  • 《肠子的小心思》

    这本插图和语言轻松有趣,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健康相关的科普类书籍,分为三个章节:迷人的肠子、有趣的肠神经、喧闹的...

  • 肠子的小心思

    千呼万唤出来的好搭档,膳食纤维和益生菌。德国2017年科普榜五星好书,肠子的小心思。 每次看科普书都好感慨,usa...

  • 肠子的小心思

    迷人的肠子 如果我们能超越视线范围的限制,这个世界会变得有意思很多。一棵大树,笔挺的树干顶着圆圆的树冠。眼睛告诉我...

  • 《肠子的小心思》

    刚看一半儿,有一个小故事很好玩:海里有一种动物,出生后就到处寻找合适的居住地,等找到温度食物都合适的所在,就先——...

  • 肠子的小心思

    今天被一本书表白了。 《肠子的秘密》是一本风趣的科普文,是由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做医学博士朱莉娅•恩德斯书写的。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可能不知,肠子的小心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lw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