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下定决心做成一件事,除了这件事值得做之外,更要有远大的志向。”
01
—
今天早上,我认真看完了纪录片《河西走廊》的前两集。
我本来是不太喜欢看纪录片的,但《河西走廊》讲述的张骞出使西域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却意外地吸引了我。
张骞年纪轻轻就接下出使西域的重任,虽然上路没多久就被匈奴人抓了,但能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多年,需要何其大的毅力!
更厉害的是,张骞找机会逃出来,竟然没有返回老家长安,而是继续向西,遵循自己的使命通过河西走廊去找月氏国。
其实这时候即便只带着情报回去,也算是半个功臣了。但他没有,他选择继续完成九年前的使命,这需要何其大的志向?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完成了他的使命--自从张骞经历了这条通道,中原的汉王朝才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在那个遥远的西方,也同样有一群生机勃勃的人类共同生存着...
02
—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在富于创造力的壮年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以前有谁跟我讲这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回应:这不就是一句鸡汤吗?
但现在我发现,立下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的使命,让自己拥有宏大的格局和积极主动的心态,这才是一种最最高级的成长之法。
就像《河西走廊》中娓娓道来的张骞出使的故事,若不是他保有这何其大的志向,哪能支撑他到达那何其远的西方?
或者我再换个说法,只有当自己真正开始思考生命中的那些重大问题时,才会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再强调一下,我说的人生方向,不只是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而是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面对重大选择时的重要依据。
它应该要能指引我如何选择职业发展、建立人脉关系、学习新的技能、设立新的目标。
它也应该能让我明白如何地更好地分配时间和资源,决定什么事情值得做,什么事情不值得做。
它更应该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去坚持自己的想法、言行与价值观,而不被其他人所影响。
03
—
但有人肯定会说,这大道理谁都懂,但知道了又怎么,不也没啥结果。
所以,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应该要怎样才能去相信和践行这个道理?
我的答案是:面对这些很大、很难的任务,要让自己说出来、写下来,更要让自己具备“难题分解”的思考能力,然后行动跟上,并且坚持下去。
这就像史蒂芬·柯维说过的一样:“我们做重要的事都要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才是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一旦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心智上的进步,以及看到自己付出的行动带来的积极结果,就会积累信心,而这个信心慢慢就会变成长期主义的基石。
所以立下远大的志向,一要说,二要思考,三更要行动,光说不思考感召不了自己的大脑,光说不行动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虚无与飘渺。
04
—
最后,总结一下:
如果你下定决心做成一件事,除了这件事值得做之外,更要有远大的志向。
举几个很小的例子。
比如,你要学习编程,那你就不能满足于只编出几个DEMO小程序,
而是要让自己熟练掌握,做出自己的软件产品,甚至让它成为自己的谋生技能。
又比如,你要养成运动的习惯,那你就要让这个习惯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天锻炼、每天练习,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直到你不运动就会感到浑身难受。
总之,你想培养技能,那就让技能成为你不可或缺的影响力;
你想养成习惯,那就让习惯成为你身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还比如,我们想获得成长,那我必须要有“人往高处走”的志向,既要让自己“走”,又要向往着“高处”。
因为,尽管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可能存在差异,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远大的志向和持续的努力去弥补这些差异,何况这个差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么难以跨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