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粮食

作者: 季敬轩 | 来源:发表于2023-08-06 17:11 被阅读0次

      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中学历史教师。今年秋季,我又从一开始,接任七年级历史科目的教师职务。初秋时节,酷暑仍在,我讲的课是《原始农耕生活》。      金秋九月正是一年收获之季,这个时候主要收获的是麦、黍、稻等粮食作物。作为老师,引导方向是很重要的。我提问学生麦、黍、稻和蔬菜、水果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们答:“麦、黍、稻容易存放,不易腐烂,比蔬菜、水果存放时间长。”   

        一语中的。我很高兴,带着学生们一起猜想七千年之前我们祖先的生活。那时候,到了冬天,祖先们所生活的地方,气温下降,野果凋零,难以获食。松鼠、刺猬、蛇面对这样的情况,它们便不吃不喝,安然入睡,一宿而过,便是春暖花开,他们睁开朦胧的眼睛,一切安然无恙,继续生活,这就是冬眠。大雁看到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四处荒凉,它们展翅高飞,迁徙到了温暖的南方地带,继续捕食。而我们的祖先虽然聪明智慧,但是面对无食可获的处境,他们一定仰慕过大雁,仰慕它们的远走高飞;也一定钦慕过松鼠和刺猬,钦慕它们的一宿而过。对于自己的处境,想必我们的祖先一定很无奈。心中也有远方和诗,却难以腾空而起;身在当地,却不能适应冬季的无食可寻。为此,他们一定怨恨过自己,怨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许这样的优良传统在七千年之前就有了。我们的祖先采到一些多余的果实,吃了一部分,节约的保留了稍许,发现留下的果实有一两类不易腐烂,他们认识到了这样的特点。于是采摘的时候,尽量多采摘这类果实,获取量多,堆积而放。其中有的果实混入泥土之中,第二年春天,这些果实得土壤之涵养,得水份之滋润,得阳光之普照,它们破土而出。当祖先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们一定很好奇,于是试验着把这样的果实埋到土壤里,第二年阳春三月,生根发芽;伏暑时节,拔地而起;金秋九月,硕果累累。这时,在他们心中一定燃烧起了希望的火焰。想必当时的他们是多么地高兴呀! 

        从此 ,祖先们再不因受季节更替而困惑和苦恼了。他们把这样的果实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储藏起来的果实就是祖先们冬天越冬的食物——粮食。有了粮食,他们才再不用为了糊口而四处飘荡,才有了选择固定居住地、搭建固定居住场所的必要。 

        粮食虽然没有瓜果、蔬菜的甜嫩,没有大鱼大肉的美味。但是它有易于保存、适于储藏、得土易生发的特性。它让人类有了越冬的食物,有了固定的居住场所——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不得不说粮食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我让学生们用心去深切地感受我们祖先的生活处境,感受他们面对寒冷冬天无食可获的困惑和无奈,想象他们是怎样发掘了粮食这种属性独特的食物以及用它来越过难寻食物的冬季,让学生们在过去和当下的时空中遨游,从而加深对粮食的感情,更加珍惜每一颗粮食。(注释:本文首发于《朔州日报》,并被黄河新闻网收录。)

相关文章

  • 粮食,粮食

    粮食,粮食 王军先 一次次走近你,这些 金黄的粮食,多像我 乡间亲密无间的兄弟,风吹雨打 也掩不住你一如既往的光芒...

  • 粮食,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古诗《悯农》,我想每个人从小都学过,也...

  • 072篇:浪费粮食小感悟

    节约粮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刚来学校不就,如今学校伙食越来越好,很多学生喜欢打很多菜,但最后吃不完全部倒掉...

  • 粮食

    在我们都不在意的时候 绿叶在悄悄捕食阳光 那些最终落到地面上和手心里的阳光 都经历过生死的挣扎 朦胧的月色 美是美...

  • 粮食

    又到五一假期,准备了《权力的任性》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决策1、2作为假期的粮食。

  • 粮食

    中央大街上,行行色色地聚集着忧怨的人,兰婶正迈着步子赶往粮食生产厂。厂里多为妇女,她们一点一点磨着绀青色的豆子。 ...

  • 粮食

    门前的树上有鸟 听着它的歌声 想象着它的 灵动,乖巧 日记本里有我的爱人 听着她歌唱 想象她的模样 灵动,动人 门...

  • 粮食

    我怀疑这个词的重要程度 因为倒过来就能表示精神 二〇一七年七月

  • 粮食

    晚稻成熟的十月 大风将稻谷全部吹倒 丰收的喜悦为背时的年成折腰 任谷粒发出新芽长成草 任牛羊作践鸟雀啄衔 悲寥荒芜...

  • 粮食

    粮 食 岁月的艰辛雕刻在年轮深处,农民用粗糙的双手刨开一个个季节,然后垄上芬芳的泥土,郁郁葱葱的生命在禾里行间踏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悟粮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rw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