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游走四方行者无疆旅行
又回江南之乌镇日记(2):2005年8月29日

又回江南之乌镇日记(2):2005年8月29日

作者: 法语朱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18:56 被阅读4次

    2005年8月29日

    天气忽然变得很热, 我走上一条小街时,发现一群人拥在桥头两边,许多人穿着怪异的民国时期的衣服,附近有许多拍电影的大大小小器材。我远远地看着,一个男人举着大喇喇叭要求大家各就各位,待他一声令下,几个挑夫挑着巨大的木箱从桥上走下来;一个穿长衫的男人摇着大扇子慢悠悠地走过。桥头不知什么里面喷着白色的烟雾,我想他们是为了营造出清晨水雾湿湿的效果。

    (我在乌镇的第一个早上就赶上了徐小明剧组在拍摄电影《犀照》。)

    听旁边的人说,“这是香港导演徐小明剧组在拍电影《犀照》。我没想到我来乌镇会这么巧,昨晚碰上难得一见的打墙灯,今天又赶上拍电影。

    但我不喜欢这群闹哄哄的人,他们把乌镇塞得满满的,那些庞大的器材和灯具堵在狭窄的小路上,我皱起眉头。

    (乌镇的清晨)

    客栈老板娘领我去茅盾故居,我没有买进镇的门票,如果没有她领我,我没法进镇里的景点。

    那所故居没有让我留下更深的印象,不过知道了茅盾在乌镇出生并长到13岁离开,以后他还多次回到乌镇小住。这是所挺大的宅子,但采光不是很好,看着他当年念书的小房间,黑洞洞的房子里满是黑漆漆的桌椅,我想一个人在这样压抑的环境里念书能不郁闷吗?

    让我触动的是二楼一间展厅里排出的从茅盾少年时期到他老年时期的所有肖像,我那么真实地看着一个人苍老的全过程,看着生命怎么一点点从鲜活变得枯蒌。

    很热且闷,我忽然心情不太好。白天的乌镇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我坐在一处水边椅子上,汗如雨下。

    我回到客栈开始写日记,出来这么些日子一个字也没写。我从8月25号写起。

    外面是浓重的暑热和远远巷子里生意人叫卖棒冰的声音,忽尔稀疏忽尔浓密。房中电扇哗拉拉地摇头,送出粗重的凉风。

    将近五点我去看黄昏的乌镇。我才发现原来乌镇只有两条街,比西塘的规模小了很多。这里的房屋都被刷上土褐色的漆,其实并不是书中所介绍的黑漆,很多漆皮都老老地剥落了。青石板路只有两三米宽,小巷子曲曲折折。乌镇本地人三三两两坐在门口,有赤膊的老先生摇着大蒲扇,也有利利落落皮肤白净的老太太站在房门口往外看着。他们仿佛习惯了一群群的游人整日里从他们家门口象黄蜂一样嗡嗡而过。

    (宁静的老街) (乌镇和西塘的一点不同,是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招牌。)

    乌镇和西塘的味道是完全不同的,我可以感觉得出,但具体是什么我又说不清楚。或许因为我在西塘住得比较久,它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乌镇的影像就再也浮显不出了。

    我来到小街尽头,看到一幅清淡的夕阳画面,太阳微红,懒懒地悬在天边,水中映着这轮夕阳清淡的红影。

    (游人过后的老街,当地人不紧不慢地走着路。 )

    行走间突然落雨了,雨点细细地筛在水面上,圆圆的印子。在西塘看到了雨,没想到在乌镇又碰到了。雨总可以让古镇洗去游人带来的躁气,变得安恬温柔。我久久地看着水边乌褐色的连片房屋,此时的乌镇没有上午的燠热,也没有下午我刚出门时成群的游客,它象个闲着素裙的少女安静地呆在一隅。有船从远处驶来,船中坐着细细观赏景致的游客,他们频繁地举起相机。

    (很有简洁美感的木条装饰图案。 )

    对面小餐馆临水的桌边坐了两个女孩,一个穿白T恤,一个穿红T恤。她们津津有味地吃饭,我甚至可以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她们的动和房屋的静构成美妙的对比,我拉近镜头,取到她们比较清晰的画面。她们看到了我似乎在拍她们,还侧头摆个优美的POSE让我照。

    一个胖胖的阿姨说:“到我家吃农家菜吧。诺,就是那两个女孩子呆的地方。”

    中午太热了,我不想出门,只吃了几块姑嫂饼和一盒牛奶。此刻真的饿极了。

    (河对面小餐馆临水的桌边坐了两个女孩,一个穿白T恤,一个穿红T恤。)

    步入这处水边小餐馆,我和那两个女孩子打了招呼,她们要求看拍出的效果。我发现这竟然同时是两个大美女,一个年龄小点,水水红红的皮肤,挑染后微棕的头发,扎着马尾巴辫,雪白整齐的牙齿。另一个似乎有二十六七岁,她涂着淡蓝的眼影,眉目如画,烫过的微卷的头发披在肩头。她的眼神是成熟深远和漫不经心的宁静。

    (有红灯笼的地方,就是我和那两个女孩一起吃晚餐的水边小餐馆。 )

    在路上碰到结伴的两个大美女同时出现的概率挺低,我以为她们是今早看到的剧组成员,我这样问她们,没想到这无意的恭维让她们很开心。原来她们都是在上外念书,读英语。年龄小点的今年将毕业,那个年龄大一些的是工作后去上外进修的。她们今天下午三点钟才到了乌镇,明天会去杭州旅行。

    说到上外,我的心微微一动,想起我大学时发往上外xxx号信箱写给初恋男友的一百多封信,想起几年前我去上海出差时怀着如此复杂的心情去那里走走,并无意中来到他的教学楼里。

    而这两个女孩子带着上海那个城市和那所学校所特有的海派,像一股香香的空气环在我左右。她们邀我和她们共一张桌,把菜放在一起吃饭。她们一人喝一瓶银燕啤酒,说话间总会脆脆地笑着。她们举手投足的动作都很轻柔,微微翘起的手指弯成美丽的兰花状,优雅地喝着酸笋汤,小口小口地吸着螺蛳。相比之下我似乎是个手脚很重,动作很大,一点也不优雅的女人。

    (乌镇的夜,于清寒中有淡淡的禅意美。 )

    我们聊天,她们很好奇我为什么一个人旅行,什么样的工作让我可以随时出来走动。她们问我很多问题,我一个个认真地回答着,但我看到她们听我说话时会心不在焉,她们经常专注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她们自斟自饮,时不时碰一下杯。她们说两人的酒量都很好,大点的女孩子曾经有过六个人喝了九瓶红酒的记录。她们在上外不远的地方租了房子,晚上经常约几个女孩子一道喝酒。

    我问:“都是女孩子?”

    她们说:“是,和女孩子在一起很放松,可以说很多私房话。我们不需要男人。”

    “不需要男人?”我有些奇怪这句话。

    “哈哈,不是那个意思,我们不是……“我们三个一起笑。

    她们给我看在乌镇时拍的照片,有一些是她们紧紧搂在一起拍的,大点的女孩站在小女孩的身后,亲昵地把她环在怀里。和这两个艳若桃李的女孩子坐在乌镇向晚的水边喝酒吃菜,这样偶遇非常有趣。但我同时又总觉得怪怪的,因为我明显感觉到我坐在旁边打扰了她们,她们虽然在问我各种问题,但她们并不关心答案,她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对方身上,她们俩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我根本切入不进这个场。

    难道她们是?我脑中充满了问号,有些头昏脑涨。

    她们邀我晚上一道去客栈的小院子里继续喝酒,但我看得出这只是出于礼貌的邀请,我谢过了她们,和她们互相留了姓名和EMAIL地址,就慢慢踱回了客栈。

    (待续)

    (本文图片为法语朱老师原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回江南之乌镇日记(2):2005年8月29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st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