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优秀,越优秀越幸运!我觉得这就是哲理名言!
两个月的晨读学习,我和孩子们在紧张和忙碌着收获满满,可以说:累并快乐着!
彩虹的爱一、积极参与,收获满满
最初的我们对“彩虹花”充满了好奇、迷茫;现在的我们对“彩虹花”充满了期盼,自信!自九月以来,我们每周三、周五的早上都准时参与晨读学习,(记得九月份的运动会第二天早上,别的班级都在操场上静候开抢,我则把孩子们领进班级参与晨读,学生处检查我班位置时问起,家长回应说在班级晨读呢!检查的老师说:“努力的不是时候!”十月份孩子们得了水痘,我们没有错过一次晨读,大家各自在家学习。)学习后进行诗配画,打卡,最开始我们是在老师的助教下完成任务,把诗配画当成一项任务,现在的我们完全是自己组织,自己主动完成,甚至是提前完成,,老师则成了我们的摄影师!我们把晨读当成一种乐趣,当成提升自我的平台,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九月中旬开始我们不但每次打卡都被“精选”、“5分”,成了高年段的“榜样学校”,而且我们的诗配画也多次在晨读课开始之前的总结上出现。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这不,上次的诗配画王磊,卢莹,关智聪的作品被精选荣登直播榜,今天杨思瑶的诗配画也上榜了,孩子们看到了高兴的点赞!课后完成诗配画的积极性更高了,原来画得好的孩子精益求精,原来画得不好的孩子主动学习、请教;原来不画的孩子也尝试着画了起来。昨天为“彩虹花”做生日贺卡时就无一遗漏,今天也是全员完成诗配画作品,中午时大家画画的画画,背诵的背诵,忙得不亦乐乎,满屋子浓浓的学习气氛,真是累并快乐着!
打卡精选我们的精彩得到了导教团老师的认可,真的备受鼓舞!
精彩配画我们的精彩得到了导教团老师的认可,真的备受鼓舞!
精彩课堂二、以点带面,厚积薄发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积极发言提前预习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的习惯,昨天放学前,我把古诗抄到黑板上,孩子们自觉抄写,一边抄一边脱口而出:“这是一首边塞诗吧?”我在肯定孩子们的同时问到:“你们还知道哪些边塞诗?”“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王瀚的《凉州词》”;……一首首边塞诗在我们脑中如放电影一样再现。“那什么是边塞诗?我又问,反应快的赵明泽抢着说:“描写戍边战士军旅生活的诗。”看来孩子们还是有一点知识储备的。
古诗抄写继续,当抄到“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时,我们又不约而同地吟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也算是“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魅力了吧!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我也来了兴致,继续让孩子们畅谈“初读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这首诗里的景有:月亮,月光照到沙地上好像地面上铺了一层雪,月色有如秋霜。”
“这首诗里不仅有看到的景,还有听到的声,这声就是笛子声。”
“我明白了,尽望乡就是战士们都想家了。”
“月光往往勾起思乡之情,我想这芦笛所吹出来的也一定是忧伤之声。”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应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彩虹花晨读”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这样的平台,而且给予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出彩”,让孩子有一种仪式感,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
导师团精选三、一首古诗,万般情感
感动于导教团的所有老师的精心设计,每首古诗不仅迎合着节气,而且每次晨读前,都会根据这首诗的主题配上恰当的音乐,听:一首《国家》的乐曲声再次响起,孩子们已经不由自主地随着哼唱起来了,也许我们唱的不在调上,可是这样认真的哼唱中,我想每一个孩子心中都会涌起满腔爱国之情。
诵读进行时 课堂上的我们每次的晨读,主播老师都会给予孩子们多次展示的机会,在反复的听,读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熟读成诵,更何况还有形象生动的画面的渲染,难怪孩子们都那么的投入。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
今天这首诗唤起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赏析吧: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熟读一首诗,往往会出现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就是诗人描绘的意境。这就是所谓的“诗中有画”。只有感受到诗中的画面,才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在意境中去“尝诗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我们的“彩虹花晨读”在晨读之后鼓励孩子们积极进行诗配画,一幅幅诗配画就是对古诗做好的理解!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 “彩虹花”让我“出彩”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跟随“彩虹花晨读”的脚步,我们必将收获满满!
感谢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