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二十五

中庸二十五

作者: andy言道 | 来源:发表于2020-12-12 07:02 被阅读0次

其二十五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有言:《文子》曰:“生生者未尝生,其所生者即生,化化者未尝化,其所化者即化。”

至诚者唯樸素,质纯为樸,色纯为素。推而广之,生而自化,天真自然,浑然天成,谓之樸。色白为素,各色皆入于白,所以,形色之本,变化之原也。是故,老子曰:“见素抱朴。”以示其纯真。孔子曰:“绘事后素。”

譬如:物质之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原子,就是由电子、质子、中子,所构成的原子。原子之中,电子数与质子数的不同,区别出了各种各样的元素,而中子数的不同,形成了同质而不同性的同位素。而物质元素都可以从最简单的氢原子,即一个质子与一个电子所构成的原子,通过核聚变发展而成。所以,氢原子可以称之为物质之素。物质元素之素。物质形态之素。

生命之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单细胞生命又发展进化出多细胞生命。而在多细胞生命中,生殖细胞或者干细胞可以通过各种机制,分化成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器官,执行各不相同的作用,共同维持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细胞结构可以称之为生命之素。

所以,生万物者无所谓生,形万物者无所谓形,化万物者无所谓化,成万物者无所谓成。因生而生者谓之自生,因化而化者谓之自化。守本(樸)则时空皆幻,据道则万物玄同,守虚则无所不包,守无则应待无方。

至诚者,率性而行,必能尽己之性;至诚而仁者,能尽人之性,能尽物之性。所以至诚而明道者,圣人之同学者也,与万物同化,与天地同参,与天下人同乐。一个社会能够真正在发展中见素抱朴,在朴素中曲折前进,不失其所以朴素,就是这个文明真正的内在价值。

相关文章

  • 中庸二十五

    其二十五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 《中庸》(二十五.诚意)

    题解 儒家强调道德自我觉醒。人要真诚,要自觉地行道。真诚,从自然的方...

  • 《中庸第二十五章》

    【原文】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

  • 在儒家心目中,怎样才能成为“至诚”之人?

    既然“至诚”是儒家所推崇的人的道德修养之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至诚”呢? 朱子在《中庸》第二十五章中写到:诚者自...

  • 《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人,平人常人也。中庸之道,为中庸之人所易行。中庸之德,为中庸之...

  • 中庸之道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

  • 晨读《中庸》五

    “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这个境界,就...

  • 《中庸》的主要内容

    1.3 《中庸》的主要内容 《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所著,论述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中庸》写道: “君子之中庸也,...

  • 何为中庸之道?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为人处世遵循中庸之道,小人则往往违背中庸之道。...

  • 《中庸》译文集 三 君子中庸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二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cx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