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在豆瓣有着8.7的高分,成人看到这本书,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思考,每个人看到的是自己的被教育历程的对比和可以得到的教育启发。作为教育者同样也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常常在思考我应该怎样教育我的孩子们,他们个性、能力水平、家庭环境等都不相同,面对这么多不同的孩子,我能给予什么样的教育,我有哪些能力,我能尽到最大的努力是多少。
我一直都认为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就像至今我的记忆里哪些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深远,我仍然印象深刻。我想人无完人,我可能做不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但是我希望我首先不是一个坏老师,其次是我的教育在孩子们今后的记忆里是美好而有益的,那这就足够了。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永远都是开心快乐的,他们长大后不一定都是什么伟人,但我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并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
每个教师都会像小林校长一样,遇到豆豆这种有个性的孩子,有的人能够像小林校长一样把孩子指引向一个阳光大道,也有的人会把孩子推到黑暗小道上。
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成长,教育者所有的言行举止需要深思熟虑后再去说和做。因为一句话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就如小林校长对豆豆说的“你真是个好孩子!”当你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时,你有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知道孩子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支持时,孩子将向最好的方向发展。
当代社会是个躁动的社会,也是个追求结果的社会。在幼儿园时,家长们就总是物化了孩子,孩子们回家后,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学了几个字 ,会做几道数学题,似乎这样的结果,能让自己和孩子变得“充实”起来。
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有哪些强项,有哪些弱项,家长总是倾述自己孩子的各种问题,却总觉得自己是满分家长。对孩子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却一样也做不到,虽说是少数,但是能做好的却也是极少数。
豆豆的妈妈面对豆豆这样在很多教育者看来是很难教导的——“窗边族”,但从她没有训斥孩子,内心也许惶惶不安,但是言行举止上没有一点让孩子感到不安,从没让“问题”(只是别具个性罢了)孩子变成问题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支持她自己去坐电车,支持她去野营……,总是放手,给予孩子信任,让孩子学会自己成长。这就说明孩子的成长,父母首先应该到位。
当然小林校长创设的巴学园也是独树一帜,电车做的教室,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这就足够吸引他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总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座位,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教师尊重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的引导,认真的解决,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在巴学园中,学习融合在每一项活动中,可能是一节课,可能是一个游戏,可能是一项户外野营等等。这其中有教师引发的活动,也有孩子们自发的活动,任何事物,任何事件都可以赋予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本领。
学习可以是有趣的学习,学习也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