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11年前出版的书,现在看起来有些方法还是很适用于当下。这本书更多的是建议我们如何更客观地去看待自己和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情,让自己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有时候我会想,自己活着到底有什么价值,别人喜欢的东西,我一定要喜欢吗?别人去做的东西,我也一定要去做的吗?别人有的东西,我也一定要有吗?我一直在想着,我存在的价值是不是就是我自己对别人有意义。这种想法导致我一味的附和别人,尽心尽力为别人解决问题,直到被别人欺骗了,利用了,才方然悔悟。如果能再快一点看到《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能多一些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书里面举的例子都很简单,有些道理甚至我们早就已经明白了,全书一共202页,阅读起来不用花太久的时间,但是如果一本书里面某些文字能够引起你的思考和反省,那么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那么接下来,请允许我把这本书值得思考的句子整理出来,让你先睹为快。第一章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P18)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奴役,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P19)6招快速提升安全感:
小范围地冒一冒险
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珍爱生命,远离恐惧;
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做成功日志,你就成为牛人
面对恐惧,触底反弹:这是消除恐惧的最后一招,也是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恐惧底线,然后去面对它。
(P28)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要什么,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些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给予些什么。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是给出来的,而不是要回来的,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第二章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P34)我们对投入有以下的理解:
尝试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的;
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果。
不成功的尝试能够收获到智慧
不管成功不成功,投入都能带来快乐。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你内心对后果的担忧,投入一些呢?
(P38)当一个人觉得面对新事物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变现出对新事物的漠不关心。
但是没有人愿意说我很害怕,所以他们会骗自己说,我根本不感兴趣!
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的事情的投入!
"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第三章 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P45)人们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的"思维之墙"当中。
(P64)心智模式的三种来源:
自然世界,我们对于外界的直接体验
概念模式,我们对别人那里获得对于世界的间接体验。
推论和归纳,我们依靠推理形成的结论。
第四章 成功学不能学
(P78)我们既需要勇于坚持,也需要勇于放弃。坚持或放弃都是达到目标背后价值的手段,看清楚你背后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
自己坚持的是结果,放弃的是方式。
第五章 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
(P113)法国诗人勒内·夏尔有两句诗:懂得静观大地开花结果的人,绝不会为失去的一切而痛心。
(P116)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诗中写到: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群星。有效的做法,就是在失去太阳的时候,主动地去拥抱星星。
第六章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P130)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希望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生命的人,但是最终却还是回归为一个自怨自艾的受害者,大部分受害者都挺享受这个过程的,因为受害者其实有不少的秘密好处:
受害者天堂法则:
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安心做坏事:你有没有对无辜的人发过脾气?你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你还是发了,而且觉得挺爽,因为你有一个关于情绪的受害者故事—— 我也是受气者,谁又哄我了?
让我们一起分享《凄惨故事会》
用受害来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
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P136)我们在这个天堂获得短暂快乐和安全,却损失了自信、自省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盼望。最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掌控。因为受害者深深坚信,自己快乐与否、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人手中。
第七章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P164)社会系统还有另外一个特征,他只有获得"我比你好!"的结果后,才会觉得快乐。就好像小时候的考试一样,不管你是不是努力,考得比别人分数高才是硬道理。
社会的你其实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其实是比别人成功,而自我的你其实也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是成功的过程和希望。
第八章 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
(P174)《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阿里子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第九章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给残酷的世界的温暖规划
(P182)聪明人根据价值选择合适的价格,蠢人则通过价值选择不合理的价格。最糟糕的是一群有脑无心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价值,于是他们只好按照价格来判断价值。
(P197)孩子0-3岁,是基本的性格养成的阶段。而14-18岁,则是世界观养成的时间段。前一个的母亲参与,后一个阶段的父亲参与,都是孩子们养成性格的最关键时刻,需要我们从职业中抽出更时间来,投资在家庭中。
更多读书笔记,请关注公众号「艾奇的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