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们出去聊天,一位主讲,几位听众。
大家其乐融融,场面也非常融洽。
可是情情大人对此并不满意。
你允许我是这样的吗?因为这场域里彼此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有一个主讲——主要分享者,他做了“给”的工作,他让大家受益良多。
对此,情情大人没有不满。
只是情情大人有些警惕,一方全然在给,而另外一方全然在受。
她认定这样的关系是不健康的,除非这是师生关系,否则这样的关系是移情投射,现在看起来好,却为以后的不幸埋下了令人不安的种子。
她很明确自己并不想和大家建立什么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可以成长的“朋友关系”。
于是她“冒失地”(没经允许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想纠正这小种子的方向——虽然后面纠正也可以,但为什么不现在就纠正呢?
这引发了抵抗——仅凭这个结果,就可以判定我当时的办法不是最优的。
等等,让我想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大概是这样的。
“你不必一直站在给与的位置,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朋友。成为朋友才好。我们会更亲近。”
“我只想成为我自己,不想成为你期待的那个我。”
“可是那个不是你呀——”
“你不允许我是这样的吗?”
“嗯…不是,如果那确实是你,我一定允许。我只是感到那不是你的主体。你的对话总是有一定的指引性,我觉得那不是(朋友的)正确的位置。”
“可是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大家都有受益,我也很开心。你想要改变这个结局吗?”
“是的,融洽,你给了很多,但是我们的关系并不没有因此拉近。”
可是,话又说回来,你为何还是滴酒不沾?
所以情情大人很生气。
在你说对对错错的时候,你有看见我吗“你看,你是对我有期待的,你期待我像你希望的那样反应。”
是的。但这个问题可以后面再处理,关于我是否期待你如我期待的那样做,这是另一个问题。
现在我的疑问是,你为什么一直在引导的位置上?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跑到我的问题背后去呢?
我不认为那是个好位置——它最终会带来疏远,没有人能一直给予,也没有人能一直承受。
由此可见,我的期待是什么呢?
——我希望与人亲近,建立看的见彼此的关系,而不是有一方有意地让出了一块地,哪怕这样看起来对我有好处,仿佛我是受益方。
像他这样,会增加别人看他的难度,而且一旦这种相处模式稳固了,以后想再推翻就难了。
会变成一方一直在教导,一方一直在接收的状态。
这不是我想要的。
哪怕会在知识上受益,我也不要这样的关系。
(为什么不呢?)
因为这样他就太可怜(恶)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样他就要一直给了,站在了施与方,这种施与位置一旦定下来,就会出问题,他现在还没接受我的给予,这样绝对出问题。他给我感觉像他会一直站在那个位置上,他只能在那个位置上一样。
这对关系并不好。
(这里有个信念,是什么呢?)
我认为不平等的关系最后只会进入移情游戏。
(所有都会吗?)
除非是本就不平等的身份关系,比如亲子,师生,君臣等。这就是对的。可是朋友关系不需要这样子的。
我觉得他可以分享,但不能进入引导的身份。除非我不想和他交朋友,我只想在他身上获得益处。
(为什么不呢,他给得也很舒服。)
我觉得朋友是要给也要受的,他只给不受,我就被迫一直在受的位置了,我不喜欢这样。
说到这里我确实要反省了,因为我有时候也是这样的,只给不受。
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会因此难受,或许会感到我没有真的当对方是朋友,好像看不起别人的礼物一样。
我不受的时候我在说什么呢?
“照顾好你自己吧,你给的我用不上。”
啊~真是残酷啊。
这肯定是我最想避免的了。
你有看见你对我的期待吗?知道接到这个期待的我多难过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