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二)
论语解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解读‖不敬,何以别乎?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06:00 被阅读0次

本章继续学习论语的“为政篇”。

在上章学习了“君子不器”。孔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首先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是一个固定的人格体系。

君子是需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懂得变通;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独立的人格,又能接纳周围人的行为思想,但不做拉帮结派的事情。

这些都是君子的定义。

说完了君子,怎么少得了孝呢。在为政篇里共有四个人向孔子问孝,孝道是孔子主要倡导的思想,看看孔子是如何回答他们的。

孟懿子来问孝,这个“懿”读yì。孟懿子是鲁国大夫。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第一句: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孟懿子问完,孔子回答!答完后孟懿子就没有再接着问。

但孟懿子真的懂了吗?未必!但因为领导没再问,孔子也不好再说。

第二句: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是孔子的学生。

孔子回答孟懿子的话,才说到一半,憋着不舒服,不久后,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第三句:樊迟曰:“何谓也?”

樊迟回问孔子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第四句: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回答说:“在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意思是说,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就按照当时的孝道的礼法来对待父母。就像现在倡导的孝敬父母,尊敬父母一样。

父母去世后也是按照礼法来安葬。这就是孔子跟孟懿子说的“孝”

孟武伯也来问孝,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的意思是说,父母只需要为儿女的身体健康担忧,而不用担忧其他方面就好。

这个回答就很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同样两父子问孝,一个回答的要为生死考虑,一个回答他要做好自己。

因为孟武伯还是子女,可能还是在成长过程中,还要为自己打拼。

所以孔子告诉他,只要让父母担心你的身体健康就好,其它的事情不用父母来为你担忧,这就是“孝”。

作为父母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子女担忧的,但只要做到父母担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就好,而不会为其它事情也操碎了心,那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孝”了。

后来子游也来问孝了。子游是孔子的学生。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具体什么问的,也没记载。

孔子说道,当今许多人认为的孝呀,就是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其实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恭敬孝顺,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跟学生说话的口气又不一样了,看得出来说这句话时,孔子应该是被惹到了,口气比较重。才会说出比较难听的话,说不尊敬父母,跟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按记载,孔子说这句话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也希望学生可以尊敬自己,便跟子游说出这段话。

放在现在也是一样,对待父母,我们不一定要孝顺,但一定要孝敬。时代变化快,老人的话可以多听,但要看着来做,没必要非得顺从。

而孝敬就不一样,懂得孝敬才是最高的修养。

子夏也来问孝了!子夏也是孔子学生,估计又得被训一顿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先看第一句:“色难”。

意思是说,侍奉父母时,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孔子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说对待父母最难的就是和颜悦色。

按照逻辑可以看得出来孔子是特别希望被尊敬的,他在感慨子女们很难和和气气的跟长辈说话。

这个确实是事实,就几千年后的现在来说,父母一般上了五六十岁后,子女跟父母说话的口气就显得特别不耐烦了。

所以这点我们需要好好修炼对待父母的态度。

看第二句: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馔,读zhuàn,吃喝的意思。这里的“曾”表示疑问。

意思是说,有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好吃好喝的,就给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这时孔子脾气更大了。最后一句好像是不耐烦的说:“你以为这就叫孝啊?不懂得尊敬长辈,也叫孝?”

这段话没有具体给出答案,而是反问,让子夏来思考。

可以看得出来跟回答子游的意思是一样,孔子就希望学生们可以给好脸色,单是喂养和养犬马有什么区别。

所以重点还是在孝敬,对父母要和蔼,别父母伤心,吃喝对父母来说并没重视情感重要。

这篇总体下来的“孝”,最重要的就是尊敬,做个尊敬长辈,尊敬父母的人,就是特别高的修养,特别难做到的事情。

相关文章

  • 论语解读‖不敬,何以别乎?

    本章继续学习论语的“为政篇”。 在上章学习了“君子不器”。孔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首先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是一个...

  • 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百善孝为先。人而不孝...

  •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日记006

    今天做胃肠镜。从周一就开始清淡饮食,周二晚上七点钟吃了一包电解质散,泄肚。今天早上八点半开始吃剩下的两包电解质散。...

  • 什么是孝顺

    《论语》论语—为政篇第二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过...

  • 《孟子》day63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对父母应该有恭敬心。

  • 为孝必敬

    《论语》学习之20701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 《论语》今读:仁者当以亲亲为大

    论语·为政篇 2.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 读《论语》 第二十三章 子游问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则论语很容易懂...

  • 《论语》每日一读23

    《论语·为政篇》7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大意】...

  • 有敬爱能赡养才是真孝

    《论语》 为政篇第二 (七)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释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解读‖不敬,何以别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jt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