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三·七七】
余雅不喜四皓事,著论非之,且疑是子长好奇附会,非真有其人也。后读杜牧“四皓安刘是灭刘”、钱辛楣先生“安吕非安刘”二诗,可谓先得我心。顾禄伯亦有诗诮之云:“垂老与人家国事,几闻巢许出山来?”
雅,音yǎ,此处的雅字,不是文雅、雅致的意思,而是表示程度很甚,相当于“很”、“极”。宋·苏轼《卢山五咏·饮酒一》诗:“博士雅好饮,空山谁兴娱。”《明史》:“帝雅重瑞名。”
四皓,音sì hào,即商山四皓,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他们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因避乱世,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年龄都八十多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四人德高望重,汉高祖刘邦多次请他们出山为官,不至。后刘邦宠幸戚夫人,打算另立太子。吕后急找张良商量,张良便称若能请出商山四皓跟随太子,或可扭转。后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成为太子上宾。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认为太子羽翼已满,便打消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子长,即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年—?),字子长。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少年时随父司马谈读书,并从董仲舒受学《春秋》,向孔安国问疑《尚书》。二十岁出游,历经长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黄河等流域,沿途考察名胜古迹,访问历史遗事,调查社会风俗。后为郎中,曾随汉武帝出巡西北诸郡县。元鼎六年(前111),奉命出使西南。元封元年(前110)父死,遗嘱继志著史。三年,任太史令,阅读皇室所藏典籍,开始搜集史料。太初元年(前104),倡议并主持改革历法工作,与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数十人,共同制订了以正月为岁首的新历,名为“太初历”。此后即着手著史。天汉三年(前98),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武帝,获罪入狱,处以腐刑。太始元年(前96)出狱,任中书令。受刑之后,忍辱发愤,艰苦撰述,根据《尚书》《春秋》《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史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官府所藏的典籍档案以及亲身考察访问得来的资料,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影响极为深远。司马迁逝世后,《史记》藏于家,至汉宣帝时,始由其外孙杨恽公布于世。除《史记》外,其著作存于今者尚有《报任安书》、《素王妙论》、《悲士不遇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诗人。详见《随园诗话》通注(1·31)。
四皓安刘是灭刘,出自唐·杜牧《题商山四皓庙一绝》诗。原文: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钱辛楣,即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详见《<随园诗话>通注(2·44)》。
安吕非安刘,出自清·钱大昕《读汉书·其一》诗。原文:黄绮避秦汉,采芝汗漫游。不与竖儒伍,而况辨士流。吾冠幸无恙,欲溺将奚由。姓名落人闲,失计逢留侯。鸿鹄羽翼成,徒为娥姁谋。假馆建成所,安吕非安刘。区区具金币,毋乃溷公不。
顾禄伯,无考。
垂老与人家国事,几闻巢许出山来?未查到出处。
巢许,音cháo xǔ,亦作“巢由”,是巢父和许由的并称。据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载:巢父,不知其姓名,隐居在汝颍之间的山中,不谋求世俗的利益,年老之后,在树上筑巢并能安然沉睡,所以当时的人都称呼他为“巢父”。许由(约前2323—前2244),字道开,号武仲,是上古时代一位高尚清节之士。他们是同时代人,皆避世隐居,躬耕而食,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相传尧见儿子丹朱不肖,有意让位于许由。许由听到此话后,赶紧跑到河边,不停地洗耳,恰好巢父在河边饮牛,就问他为啥洗耳?许由把尧想将帝位禅让给他的事情说了一遍。巢父听后说:“你要是真清高,就应该躲起来不让他们找到你。”边说便把牛拉走了。许由问怎么不饮牛了?巢父说,怕你洗耳的水脏了我的牛。后用以“巢许”指隐居不仕者,成为隐士的代称,或用来称颂高洁的志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