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学子弑母案"因嫌疑人落网,网络上吵得沸沸扬扬。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别人家" 孩子最终却沦落为杀亲恶魔,围观的同时,让我感觉背后发凉。不禁自问: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究竟要如何做才算正确地管教孩子?
前两天刚好参加社区举办的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正面管教家长公开课,通过黄丽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轻松有趣的游戏互动,让我找到了关于“如何管教孩子”的答案。
什么是正面管教?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同时成长为一个自尊自爱、拥有健康人格的人。
黄丽萍Lily老师生活中,孩子带给我们的挑战有很多,比如,拖拉、不爱吃饭、不睡午觉、不做作业、哭闹等等,传统家长采用的管教方式是: 恐吓、打压、指责、对比、贴标签、吼骂等。父母本想以这些 “好用的方法”来管住自家熊孩子,却发现,短期的降服并不能换来一个乖乖听话懂事的孩子,反而是越管问题越多。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快乐健康的,优秀成功的,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期望变成现实呢?
传统家长应对孩子问题的方式及希望培养的品质听完正面管教的公开课,有几点感触:
1. 所有的挑战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自从有了孩子,父母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问题,我家儿子胆小见人不爱打招呼,我家女儿吃饭慢吞吞急死人,我家那熊娃得不到想要的就躺地上撒泼打滚...... 每回说到娃的话题总是滔滔不绝。
吐槽倾诉的背后,是父母们焦虑、烦躁、无助的心情。每逢孩子出现问题,大多数家长一心想赶快把问题解决,而方式是对孩子的犯错行为进行惩罚、恐吓,甚至打骂。这些方法短时间看,的确很有效,可同样的错误孩子下次还会再犯,甚至更进一步。
面对孩子发出的挑战,家长如果能换种思路把它当成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孩子出现的所有“问题”,其实是对我们发出的各种信号,比如见陌生人躲避不敢说话,是时候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了;吃饭出门拖拉,正好是个制定规则和教娃学会自律的机会;在公共场合撒泼打滚,是引导孩子练习控制情绪的好时机呢。
将孩子发出的每一次挑战当成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这样 “问题” 也就不是问题了。
表达感受的词语2. 深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传统家长吼叫、打骂、恐吓孩子的管教方法,用下图中的冰山理论解释,其实是在纠正外在可见的行为,而忽略了藏在冰山底下更深层次的信念体系。
冰山理论纠正孩子外在的行为,短期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孩子因害怕、恐惧等屈服于父母的权威。长期通过惩罚式教育来管教孩子,却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比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报复、叛逆、怨恨、自暴自弃等行为。内心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满足,未来可能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3. 正确解读行为,培养孩子正向循环系统
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而对行为的诠释能力却并不突出,这就造成了孩子的感受可能跟实情不符。比如,父母正忙得焦头烂额,这时孩子做错了一件小事,烦躁的家长可能会劈头盖脸地一顿骂,这在孩子眼里就会被解读为 " 爸爸妈妈不爱我” "我是不好的” “我没用” 。
这样的情况多次发生,如果父母忽视了及时告诉孩子其实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为了从父母那里得到爱,Ta 觉得自己需要做得足够好,于是变成了听话的乖娃娃,长大后多半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用正面管教的 “私人逻辑 ”理论来看,观察,诠释,信念,行为是一个循环。一个好的观察,然后有好的感受想法和决定,从而有好的行为;而一个坏的观察,最终会导致一个坏的行为。
比如,夫妻尽量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如果没办法避免,最好是事后及时安抚,告诉孩子父母吵架并不是因为Ta,吵架并不会减少爸爸妈妈对ta 的爱。 或者没控制好一时冲动对孩子大吼大叫了,待冷静下来应跟孩子道歉,表达对ta 的爱,可以邀请孩子下次提醒父母控制好情绪。
让孩子对所观察到的行为有一个正确解读,产生良好的感受,坚定自己的信念,表现积极有爱的行为,形成正向循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积极优秀成功的人。
4. 和善而坚定,做有方法的智慧父母
在正面管教里,家庭养育风格被分为四种类型:骄纵型、严厉型、忽略型、和善与坚定型。
生活中,骄纵型的表现为“溺爱” ,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习惯性地迁就,这样的家庭容易养出“小皇帝” 式的孩子。要什么都满足,稍不迁就孩子便以哭闹、撒泼打滚的方式要挟父母,而家长也常陷入“ 熊孩子总是不听话 ”的苦恼中。
严厉型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平和温情,用得最多的是吼叫、打骂、恐吓等方式。在家长心目中,权威不可挑战,一切需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要求孩子自律、听话照做、不容犯错等。
忽略型教养方式最常出现在儿童留守家庭,没有父母的关心陪伴, 年迈的爷爷奶奶思想守旧,跟孩子缺少沟通,管不了索性不管的“放养”态度,在“低坚定 低和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感受不到多少家庭的温暖,长大后性格更易出现问题。
正面管教提倡的是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养育方式,“ 我可以不答应你的无理要求,但并不代表爸爸妈妈不爱你”,“ 我对你温柔平和,但有些原则一定要坚持" 。百分百尊重孩子、照顾自己、同时尊重当下的情形,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拥有高自尊、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更容易获得幸福的人生。
5.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在正面管教中,有个词叫 “掌中大脑”,掌中大脑可以让我们很好的识别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的大脑盖子关上的时候才会理性思考听得进去父母说的话。
而 “拥抱” 可以让亲子关系比较快的建立连接(关上大脑盖子),当孩子处于哭闹、反抗、委屈等情绪时,父母可以试着问:“我可以拥抱你吗?” ,如果不愿意,再问第二句“我需要一个拥抱,这样会让我感觉好些 ”,让孩子感觉到被需要。 还没反应可以说 “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再抱” 。
要处理问题,先处理情绪,也适用于成人之间的沟通。
6.换位思考,用启发式提问代替指责命令
在父母和孩子的角色扮演中,面对多个成人劈头盖脸命令和指责下的“孩子”,她用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生无可恋” 。当所有身边的人改为友善平和、商量的语气时,她感觉轻松和被尊重,有时间去思考。
启发式提问是正面管教中的一个沟通工具,在跟孩子沟通过程中,不打腹稿,保有真正的好奇心。比如,不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而是问事实“是什么?” “发生了什么?”
问题越小,越具体,越有效。如果一方生气或烦躁时,不提问,等双方冷静后再说。换位思考,不指责、不命令,启发式提问可以培养孩子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求生存还是求发展?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走多远
和成人的世界一样,当我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时,占据满脑子的事情自然只剩填饱肚子和找块遮羞布这些事,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最底层的生存和安全需要,我们才会进入到上层去追求寻求更多更大发展。
家是孩子感知世界的第一个窗口,父母是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人。在一个家里,如果孩子得到足够多的爱和尊重,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Ta要做的就是快乐的玩耍、思考和探索未知,寻求更多的发展。相反,如果整天面对的是辱骂、恐吓,威胁,孩子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最先考虑的自然是如何在这个家里生存,如何获得父母的爱,如果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是处。
求生存还是求发展? 父母的态度往往决定一个孩子未来能走多远。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说: “在育儿的过程中如果你感到痛苦,一定是你的方法出了问题!” 。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作为父母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用科学方法,让育儿成为一次愉快的旅程。
北大学子弑母案后的思考:到底该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我是黛西,左手育儿右手精进自己的八零后职场妈妈,喜欢记录分享育儿和成长心得。期待和你一起,每天前进一小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