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在得到听许岑老师讲高效学习的最后一篇听课笔记。
这一次聚焦一个比较热的词:反馈。
在大热的《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是多次提及反馈,而且得到反馈是刻意练习中一条极其重要的法则。
但是实际情况呢,常常是这样,我们练习一门技巧,特别是成年人,都是独自学习,身边是找不到人给你反馈的。
那找不到给自己的学习做一个反馈,怎么办呢。
今天的这篇听课笔记就是来谈谈:自己如何给自己反馈?
再说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再来认识下学习中反馈的重要性。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以我身边的事情为例。
我是老师,有时你上完课有些孩子还是没有理解你上课的内容,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只能课后把孩子拉过来讲一讲。
一个题目拿上来,我先讲我的思路,然后孩子再讲,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讲得出来,就可以判断孩子是基本理解了。
等到孩子把一个题目用自己的话讲顺畅了,这个孩子可能是理解了题目背后的知识点,这个时候需要再来几个变式练习,当然是同一个知识点下的题目。
如果孩子变式练习也ok了。孩子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也就差不多的。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习一个知识点,是得到了两次重要的反馈,第一次是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第二次反馈是能够把同一个知识点下的其他类型题目做出来。
试想,如果只是我讲了之后,然后问一句孩子听明白了吗,孩子看看你,说一句我懂了,这个基本就少了反馈。
在学习完成之后,得到反馈是在了解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判断学习者是否是真的掌握了。进一步规划学习者下一步的学习进度。
看来在学习中少了反馈将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就像一艘小船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飘来飘去,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二)
了解了反馈的重要性,我们接下来进入我们的重头戏。
当我们独自学习,身边没有人为我们提供反馈时,我们该如何为自己创造反馈。
当然这里的学习是指我们成年人的学习,不是学校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是可以得到大量反馈的。
第一,文字型反馈
大家一看到文字输出,可能会想到看完一本书做一个读书笔记,或是在听完一场讲座之后,做一个思维导图,反正就是在自己经历一次学习之后,留有多种形式的文字记录。
我们可以把这些文字发到自己微博、空间、公众号,完成一次反馈,至于有没有人看,那是另外一件事情了,你需要产出文字,推送出去,你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反馈。
当然许岑老师在课中提到了一种文字性反馈:写摘记。
写摘记的范围可以很广泛:书本、微课、讲座等等,各种你接收到的信息,你都可以来一篇摘记。
写摘记两个重要原则:
1、照着文本写
当然不是要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完完全全一字不差的记录下来。而是要把你觉得重要的、核心的内容摘录下来。但是自己不要做太大的发挥,基本不离原文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写
用自己的话写其实就是转述,用自己理解的方式产出,达到另一个层次的理解,正如我现在在写这篇听课笔记,其实这节课是有完整的文稿的,但是如果我只是把文稿复制过来,没过我脑,还没有什么意思,是没有内化的。
所以我必须在抓住课程基本内容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我觉得重要的内容写出来。
第二,录音型反馈
去年我参加了好几次说课大赛,也是遇到无人给自己反馈的困境(有时也有,但是总不是天天拉着其他老师听我说课吧)。我就给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一次说课我用录音录下来,想不到这种给自己录音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的反馈形式。
我一边一边把自己说课的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开始听,不断给挑刺,哪里说得不好记录下来,最后录制出一版我自己还满意的,比赛之前反复听。
记得最后一次比赛是省级赛事,老师们坐在大巴上前往比赛学校,很多老师还是对着稿子说课,我就塞着耳塞听自己的说课,从早上起来就开始听。
最后听到什么程度呢,我随便快进或者后退到那一句话,我都能很快反应出这句话是在哪一个说课环节,这句话前面大致是什么内容。
如果没有录音反馈,我在很多情况下很难知道自己到底讲得怎么样。
第三,录像型反馈
刚才说录音型反馈,还只是把自己的声音录制下来,得到的反馈效果就立竿见影,更不要说如果把自己录像录下来,什么肢体动作、什么神情神态,一览无遗,反馈的效果将会更加全面。
正如我自己,去年开始,每周一次给自己的上课录像,给自己上课录像,主要还是看看自己的上课表现,当然如果能够找到身边同事长期给自己听课那更好,但是时间有时总是凑不来,那就在教室后面支上支架,放上手机,给自己录像。
录像之后我才发现,我的小动作好多啊,人走来走去,手不知道放哪里,有时上课表情总是一层不变,僵硬的很,还老是抽那么几位同学回答问题。
一看自己的录像,很多问题,一下子清楚了,或者说是问题变得可视化了。
(三)
以上就是听课所得。
如果你的身边没有大神为你反馈,指点迷津。
试试这一种自己给自己的反馈方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