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幸近距离了解了一位美国华人常青藤名校的终身教授的事迹,觉得很有启发。不过从这位教授的事迹得出的感悟,竟然和金庸笔下人物给我们的启示颇有相同之处。所以,道理总是相通的,只是需要一定的阅历和思维基础,才能想的明白。
这位藤校教授出生于国内中部地区的小地方,家庭无法给他足够的帮助,属于靠自己努力获取今天的一切的人物。比美国那些出身条件优越,父母都是中产,一路顺遂成为社会精英的人物,自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他41岁就成为常青藤大学的终身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高水平文章,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非科研界的人可能不知道在《nature》上发文是什么水平。我只想说,中国的院士有的能在《nature》上发文,但不是每个院士都发过。就算院士,能在《nature》上发文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所以,他的成就,在华人中,是相当相当不容易的。
听了他事迹的人评价,他一心用在科研中,最后名誉地位以及优越的生活都有了。言下之意,就是一个人一心努力,生活自然会回报于他。而这样的人,是引领世界发展的人,和普通人已经是天壤之别的差距了。
而我,却并不太认同这个观点。生而为人,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基因差别也不会太大,每天也都是24小时,为什么他能获得这样大的成就呢?
要说努力,在我们国内,努力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一线城市见过凌晨四点的某某的人多了去了。凌晨一点还在路上堵车的也并不稀奇。要说到广大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种田的艰辛那真是非体验无法用言语描述,外卖小哥起早贪黑,你能说他不努力?
为什么有的人努力会有回报,有的人努力没有回报?
有人肯定会说,这是因为这位学者读书厉害,科研水平高,所以读书很重要。但是现在国内的博士(包括海归博士)排着队去高校都难以就业,经常混的不如他们的本科同学,甚至不如一个没文化的小商人。读书真的那么有用?
2.
金庸《天龙八部》里有一位薛神医,医术高明,可以起死人活白骨,深得武林侠士们的敬重。就是他用自己的名义广发英雄帖,聚集无数武林豪杰,揭露当年往事,使乔峰成了中原武林的公敌。
这位薛神医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医术高明,必然学什么都很牛叉,于是每次给人看好病,就会求教对方的成名武功。这样数年积攒下来,他认为自己也是武林高手。而武林中真正的高手们,知道自己总会有一天有求于他,因此从不跟他争高低,只是将他吹捧着。
因此,他没有现实检验能力,对自己的功夫相当自傲。直到乔峰要从众人的围攻中突围的时候,在他面前露了一手自己的武功绝技,薛神医才知道自己差距甚远。
同一部小说里的慕容复,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称号。小说里,金庸最终未让慕容复和乔峰(萧峰)交手。而慕容复的老爹慕容博的武功水平肯定比慕容复更牛,但是大家心里总认为,还是萧峰父子的武功更高。
慕容家族为了展示自己的武功高强已经臻于化境了,所以杀人总是用对手的成名武功。只是,他这种方法,想对付普通武林客是完全没问题的,要对付萧峰父子,可就毫无可能了。
慕容博虽然精研武学,博采众家之所长,而萧峰则只是专长于丐帮武功,最终却毫不逊色。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任你林林总总花里胡哨,一样可以用最简单和基础却练的好的武功来对付。
《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也是这种情况。人生的笨,但是努力认真练几个招式,等到臻于化境的时候,也就天下无敌。
慕容家族总是喜欢贪多,似乎越博越强。博采众家之所长是好的,但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将有限的精力花费在无限的爱好之上,只能分薄每一份的成就。
慕容博这种虚构人物,天生异禀,资质过人,又出生在武学世家,受到最好的教育,自然可以有所成就。但是我们普通人,智商不高不低,没有过人的天资,家学渊源不够,父母也不是常青藤名校毕业的,不能给我们足够的人脉和正确的指引。如何学得慕容博?
3.
又是一年高考录取季。
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校录取的时候,分数排名。每个人的分数在一个城市里都有一个排名位置。有时候仅仅差0.5-1分,排名可能就差几百几千名。
现在是一个流行跨界,流行斜杠人生的时代。但是,真正靠斜杠而有所成就的人,其实是极少极少的。媒体热捧的事情,往往是在现实中特别难以实现的事情。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天24小时。时间,对于有所追求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样东西,也还算是相对公平的一样东西。
藤校教授的成就,在于他的专一和精深。在同一个领域深耕下去,他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或许和别人相等,但是他却全力集中在一个地方。因此,他可能比别人就多那么0.5-1分,就成了行业的领袖。
在体育竞技上,到世界级的水平,分毫的提升都是无比艰难的。例如短跑,成绩能够提高零点几秒都不知道是多么难的事情,涉及到身体中许多肌肉的协调和爆发力,以及生理的极限问题。
薛神医的武功不济,在于他根本没有精研一种武功,而他的擅长是医学,他在其中想必是特别有天赋,而且花费过巨大的精力,才会有所成就。他在一个他并不擅长的领域,就算有当时最厉害的高手当他老师,他一样无法成为真正的高手。
至于慕容博,虽然什么都会,但也没听过比萧峰父子的功夫要高多少。还幸好他只是痴迷于武学,并非今天学琴,明天学诗,后天学医。
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全才也有不少,但是一般来说,他的其中一行必须十分出类拔萃,因此思想到了一定层次,有了哲学的思辨能力,因此在其他方面也可以触类旁通。
例如宋朝的文人、科学家沈括,很是厉害,但是名气有李白大吗?美国的富兰克林,虽然放个风筝发现了电,但是他最伟大的成就还是政治家,因此而为更多人所知道。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跨界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例如马化腾,但是这更需要天时地利的环境配合,并非普通人所能够达到。
俗话说“成功无法复制”,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是,就算是如今最顶尖的成功人士在今天开始以他当年的配置从头创业,极大可能无法再复制他当年的成功。
4.
曾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真的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过愿意为了科学为了探索而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吗?
我觉得题主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能年纪太轻了些。
真正到了科学家的级别,他们的探索绝不可能会是牺牲。因为如果是靠痛苦努力和牺牲来成就事业,他们不可能走的那么远。
有人研究过古埃及的金字塔,修建的那么精美,会是奴隶被迫修建的吗?历史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个人在被迫的被压抑的情况下,是无法制作出精美的成果来的,也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爱迪生说:“我一生从未工作过一天,我每天都在休息。”意思是,他所有的发明工作都是他的兴趣所在,他每天都很快乐的研究着。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找到钨丝发明了灯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当时研究实验已经能将灯泡使用的时间提升到一个极长的时间。可是生产厂家不乐意了,一个灯泡用那么久,大家都不换灯泡,我们还赚什么钱?于是又降低了灯泡使用时间。
可见,爱迪生只是为了兴趣和追求而去实验和工作。
如文首所说的那位藤校教授,到了他这样的阶段,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改变世界,兴趣和精神上的追求是第一位的了。他对于房价之类的国计民生的事情都不太清楚,一来是因为没时间,二来是因为没兴趣。
而我等俗人,可能一辈子的身家都在房价之上,怎能不关注?
所以,精深专一和兴趣决定了努力的方向,这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其次,想要努力,还要有条件啊。也就是说方向要对,环境和基础设施也要足够好。
例如这位藤校教授,本科毕业于国内排名前十的大学,之后在美国非常牛的大学读到博士,然后做博士后。他的导师是美国的院士。
慕容博,祖上是南北朝时期燕国皇族,家庭条件优渥,十指不沾阳春水,完全不用为俗物烦心,还搜集了一堆武学经典,所以,他的条件也是他能够登临武学绝顶的基础。虽然这是虚构人物,但是金庸小说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文中人物有血有肉,而非虚幻无源。
举个例子,做科研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独自就算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有所成就,因为需要实验室资质力量作为依托。
而普通人所需的依托就更多了,例如学历,例如专业,例如工作环境,例如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等等等。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事迹。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很努力的照顾老公,照顾孩子,照顾老公全家,每天都很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讨每一个人的欢心。但是最后,她人老珠黄,毫无婚姻竞争力,被老公一脚踹开。
为什么呢?因为她努力的方向不对,或者说,她的环境依托导致她无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她每天再努力,都不会日有所得,都不会出类拔萃,都不会引领时代,都不会得到社会人真心的尊重。
同理,公司打工的人也是如此。太多的时间浪费在程序和流程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人际关系上,根本没有见识到国际顶尖技术的机会,如何提升?如何将每一分每一秒利用起来?
为什么藤校教授比我们强这么多?就好像他是神仙我们是凡人。这是因为我们每一天的时间利用率可能只有10%甚至更少,但是他却可以利用到90%甚至更多。长年累月,差距能不大吗!
所以,成功除了需要专一的研究之外,第二个原因,就是找到一个能够将所有精力都利用起来的环境。
这种环境当然不好找,需要层层选拨时时努力。貌似满地都是的大学生,在中国人口中竟然只占4%,那博士的比例有多少?海外名校博士更有多稀少?
在公司工作其实也是一样。好的公司对人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人的锻炼。差的单位,没有目标,或者被迫将精力放在和目标无关的事情上。长此以往,是我们普通人日渐趋于平凡的根源。
我向来认为,人生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时间。健康自然也很重要,但是,健康才能拥有更长的生命,更多的有效使用时间(不要病怏怏的到处疼不能做正经事),所以,健康也是为了享有更多的时间。
而成功的关键,除了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努力用在对的事情上。人生几何,时光珍贵,善用时间,才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