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三邀:知识分子如何存活?
《十三邀》:你们确定骂的是许知远,而不是十年前的高晓松和马东?

《十三邀》:你们确定骂的是许知远,而不是十年前的高晓松和马东?

作者: 田乐淘 | 来源:发表于2017-09-05 17:40 被阅读887次
    如果我们一路往前发展,运气还不错的话,就会碰到我们的瓶颈。希望那时候,已经完成了资本化。通过资本化,我们会从一家内容公司向媒体公司转型。

    马东    1968年生

    1986年 留学澳大利亚 计算机专业

    1996年 闯荡十年后回国进修电影

    1998年 湖南卫视 《有话好说》因为制作同性恋话题节目 被停播

    2001年 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

    2004年-2012年 《文化访谈录》《背后的故事》春节联欢晚会

    2012-今 《汉字英雄》《知根知底》《奇葩说》《奇葩大会》《黑白星球》《饭局的诱惑》

    走红节目:2015年《奇葩说》


    “人家能拿我的脸吃饭,还吃上了,这创业是多艰难。”

    高晓松  1969年生

    1994年 因《同桌的你》爆红  期间曾做电影导演

    2011年  因醉驾入狱

    2012年  开始在优酷主持网络脱口秀《晓说》

    2014年  在爱奇艺主持《晓松奇谈》

    走红节目:2012年《晓说》《晓松奇谈》


    “现在人一毕业、一工作,似乎就不阅读、不思考了,这是社会早衰的表现。”

    许知远:1976年生

    2000年 北大微电子专业毕业

    2001年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奠定其江湖地位

    其后写专栏、游学、读书

    2006年 单向街书店创立

    2009年 主编《单向街》出版

    2016年  网络视频访谈《十三邀》开播

    走红节目:2017年《十三邀》之马东专访


    还有什么比三个老男人在以90后趣味主导的网络媒体时代走红更大的讽刺呢。

    如果一定要找原因,我想是,90后们,需要这些老男人。

    高晓松是隔壁那个学识渊博的老大哥,用来膜拜的。

    在得吧得的世界里,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大魔王,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愿意自黑,同时又保持适当的愤怒。

    马东是最善解人意的大学讲师,用来表达亲昵的。

    他总是带领一群夹枪带棍的辩论演员用最时髦的语言,幽默轻松风趣机智地为大家解答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难题,虽然很多时候,他的节目,就像夏天喝完一瓶碳酸饮料,打完一嗝儿,没了。

    许知远就是村里那个读书无用又愤世嫉俗,逮谁骂谁的孔乙己。

    老学究,花痴老男人,看见漂亮女人就垂涎三尺,看见人家比他混得好就用老掉牙的学究语言开骂,90后们想,为什么要愤怒呢,一本正经地和世界对着干,难受不难受?

    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三个人的人设很符合90后对上一代人的想象。

    高晓松,当然是一个情商智商双高人士。不过他的节目,我选择听,没有选择看。

    一边吃午饭一边听,听的时候很乐呵,他旁征博引,又通俗易懂,成功过,也吃过牢饭。结婚两次,离婚两次,交友甚广,爱好广泛,小土豪一个又乐于分享。

    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引得多少凡尘中人泪目。

    从一个保持愤怒的摇滚歌手到校园民谣旗手,再到不知名电影导演和知名吹水脱口秀主持人,他真心是命运眷顾的人。

    不过,我现在想起来,反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次在奇葩说海选的时候diss一个清华优秀毕业生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这样:

    清华北大乃国之重器,

    你们应该想想更加高远的东西!

    怎么成天想着怎么找工作!?

    那时,我想,晓松老师是有愤怒的,他的年代感原来在这里。

    作为一个出生在高知世家的人来说,中国文人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不可能没有在他身上留下痕迹,外祖父母辗转留学对祖国的忠诚和敬业,曾经出现在他的节目里。

    他也不会不知世界的黑白灰,所有时代加诸在他的父亲、母亲、亲人身上的烙印,他的选择是浅浅带过。

    年少成名的高晓松,在因为酒驾遭受牢狱之灾后,选择了一种更自在平静的存在方式。

    在喧嚣的互联网大卖场里,一个披肩发、络腮胡、宽脸阔嘴的中年男人坐下来,支了个摊,惊堂木拍响:“上回书说道……

    马东,他在三个人里,情商智商财三高,没有之一。

    奇葩说让我想起停播的康熙来了,大色块的舞台装饰,搞怪的服装设计,还有就是小污内容取向。作为一档号称只做给90后看的节目,我完全get到马东老师的诚意。取悦你们,孩子们,取悦你们就是这么简单。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候选修课总是座无虚席的那位老师,他总是用时髦的语言讲最浅显的道理,你觉得他是理解你,懂得你,甚至指引你。可是,亲爱的,那只是一趟选修课,讲得热闹、听得乐呵,仅此而已。那时,我们为什么那么疯狂喜欢他,熬到凌晨都要抢他的课。大家都在抢啊!一堆学究里出了这么一个爆款,这难道不是我们对抗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吗?看,我把一个老男人引为知己,而且,他说的是我们的语言。

    马东是三个人中年纪最大的。我认真回看《十三邀》(马东专访)那期。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马老师diss许知远说他自恋,我觉得那是两个老男人之间的调侃,并不是攻击。印象最深刻的是,马东说,自己的底子是悲凉。他引用傅首尔的话说,红尘本来就是破的。一直以来我以为马东的年代感在眼袋里,没想到,真被同样是老男人的许知远给勾出来——悲凉。

    出生在一个知名相声艺术家庭,马老师真的没辜负他的血统。作为《挑战主持人》的主持人,他的嘴上功夫真的很强大。蔡康永说,马东对自己的家庭和过往保护得很好。他特别想知道,那些总是被马东一笑而过的东西。

    按照马东的说法,自己在澳洲留学的7年,是在社会底层辛苦挣扎的岁月。回国后在主流电视圈挣扎的那几年,他明白了电视主要是面向大众在输出内容,95%的人,他们只是在生活。最近这几年,创业成功人士称为马东的标签。然而他说,他的底色是悲凉。

    他告诉许知远,在澳洲捱了数年,做各种parttime,有一次马季先生去澳洲演出,他跟着吃喝玩乐一圈之后,才发现,人生可以这么过。于是他回来了。轻描淡写之中,他和自己达成了妥协。

    应该说,马老师曾经愤怒过,寻找过,失败过。

    摘一段马东老师在《文化访谈录》里与陈丹青的对话:

    马:“陈先生的思想中有对一些事情忍耐的成分,但有的时候又会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冷不丁的刺一下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那您是怎么样看现在的这个社会的呢?”

    陈:(沉默片刻)“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色彩,但,价值混乱的时代;不过,慢慢地,很多的事情都会被澄清,很多事情也都会消失,不用急。”

    从计算机系毕业生,到国营电视台知名文化访谈节目主持再到网红综艺《奇葩说》,马东在他的节目里和这个时代达成了和解——给你们想要的,然后你们听我说。

    许知远,他智商应该不差,当年考进北大的都是人尖。

    我读过许知远的一些专栏。他符合很久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读圣贤书所谓何事?忧国忧民而已。

    他是那种在纸媒时代用笔杆调动精英情绪的人,又在网络时代不肯完全放下身段跪舔受众。

    我有时候觉得,如果他的脸换成柴静,应该不会太招骂,或者像马东一样知道分寸进退,也不会引得众怒。

    长的丑可是灵魂有趣,90后还可以饶过你。可你居然晃着一头玉米须,夹着人字拖,酸不溜丢地鄙视我们的喜好!群嘲之,众毁之,哈哈,知道厉害了吧。

    不过,你们会失望的。作为一个习惯于在颁奖现场怒怼获奖者的人,你们觉得他会内心脆弱到被扑面而来的网络暴力痛击到泪流满面吗?

    他一如既往保持着那个年代采访者特有的姿态,和你保持距离,审视你,追问你。

    各种预设在他的心里,这就是成见。他从来不否认成见,就像他在片尾的温馨提示一样: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你没有成见那么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蔡澜劝他:不要把那个包袱搞那么重,一个人解决不了。如果一个人可以改变的话,我可以洒热血、断头颅,我可以去。

    然后,玉米须晃着脑袋一脸真诚地说:我觉得能解决一部分。

    蔡澜说:再过一阵子,你会同意我。

    算起来,今年马东49岁,高晓松48岁,许知远41岁。

    这个世界,有很多问题或者黑暗,他们理解,只是他们的方式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三邀》:你们确定骂的是许知远,而不是十年前的高晓松和马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qp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