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自述
【宋】陆游
自许山翁嬾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诗题的意思是:此小诗是自家闲居时候自言自语的作品。时年陆游72岁,赋闲故乡山阴。
诗开头即发议论,自认为自己这个隐居的山翁名副其实,真是闲懒自在得很。那些纷纷扰扰的世间万物万事和我这隐居山野之人有什么关系呢。我可对它们一的兴趣也没有。
果然如此吗?且看老先生下面的承接。
下面还是议论,转而评点起两样身外之物。花,人常誉之解语花,谓花之姿容仪态可人。诗人这里却贬斥的态度。花如果善解人意,那一定会多事的。幸好花终归不会说话,可是妖娆绰约之姿未免也撩拨人,不够安守本分。不如那只在角落里常常被人忽视的憨石头,老实沉默,最合我心。
其实,花也无辜,石本无意。它们不过是老先生发胸中不平之鸣的借代物。
和前文连起来理解,可见老先生虽是山翁一枚,终不能放下纷扰之万物万事。否则,何必厌烦花解语,又何必赞叹石不言呢?说不关心,正是关心的反话。关心而不被用,关心而无用武之地,只好掩饰说不关心了。老先生如此,辛大先生也如此。他们关心的,是朝廷事,是恢复事,是抗金事。这又是朝廷当政屡屡回避之事,也是他们被弃置赋闲的主要原因。
第三联转入闲居生活的记叙描写。单独拎出来,确实悠闲自在。把窗子擦扫干净,凭几而坐,看看窗外的自然风景。这是写静居的状态。高高地戴着乌角巾,不用在意形象,在茂密的竹林里徐步闲行。这是写活动的状态。无论动静,老先生的生活都很闲散惬意。
可惜老先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样退而求其次的生活是他所不甘心的。所以从容里面总是夹杂着情绪的不平甚至激愤。
尾联的抒情和议论又露出老先生的不快意不平衡。剩下的这些年月自有老天爷来管。不会让那些主政者、那些打击我的庸人们得意的。便是果然连立锥之地也没有,也不是困顿无路,那时我的心灵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论生活,老先生绝非到了度日艰难的状态。那么,无立锥之地当不是指生活境遇,而是政治境遇、理想层面而言。即使在政治境遇、理想抱负上面再受打击,甚至到了彻底的程度,也没有什么关系,自己在精神层面自有超越,自有自在,绝不会困窘局促的。可见老先生在激愤中还保持有自信,还有旷达的一面。老先生得高寿,也是因为有想得开的这一面。
“无锥也未贫”这句,有些典故在里面。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汉书》卷二四上《食货志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以上两处都是说贫穷到了极致。穷到连立锥子的地方也没有了,可不是穷到极处了么?”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一:“香岩禅师答慧寂禅师偈‘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
禅门的偈子自有禅机,佛家谈空,卓锥之地,还是有,连锥也无,始是无,禅师是说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又上升了一重境界。陆游用典,用的正是这个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