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海市导览大师旅行
上海那些值得去看一看的名人故居

上海那些值得去看一看的名人故居

作者: 导览大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14:00 被阅读2896次

上海的名人故居是很多的,一条条有特色的小马路,说起来路上都是名人故居,但很多都没有开放对外参观,只能在路上看看建筑的外观,通过墙上挂着的铭牌介绍,了解一下简单情况,揣摩一下大院内的生活。

要说值得参观的故居,不外乎两点考虑:一是个人对于这位“名人”的情怀,二是故居本身的看点,

就以前的居住条件来说,很多名人在上海居住的地方也不会很大,不可能有博物馆一样的规模。

现在就给大家推荐几个比较知名、值得看的故居。

首先是3个在故居中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和张闻天故居

香山路7号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思南路向东拐弯到香山路,这一边只有一个景点: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1988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

一扇西式铁门连着两幢相邻的老洋房,一幢是孙中山、宋庆龄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另一幢是改建为陈列馆的孙中山文物馆。

这里拥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大部分为孙中山宋庆龄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其中孙中山藏书、书法手迹、照片、亲友赠送的礼品、辛亥革命文物等尤具特色。

1961年3月4日,孙中山故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幢小楼环境幽静,布局合理紧凑。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环绕着的冬青、玉兰、香樟和松柏。屋内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室内阳台。室内的陈设是1956年来庆龄按当时原样布置的,绝大部分是原物。

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全国各处建有许多孙中山铜像,如上海五角场体育学院就有一尊孙中山的全身铜像。而坐落在故居门前的孙中山铜像,则是以先生在家中休憩的坐姿场景出现:先生身着中山装,安坐在藤椅上,神态从容,炯炯的目光中充满了深情和希望。这座铜像塑造于2001年,也是辛亥革命90年、孙中山诞辰135周年之际。铜像曾受到中山先生海外亲友的高度赞誉,被誉为“相当传神”。

孙中山虽曾20多次来到上海,但长期没有固定寓所。

1918年,四位加拿大归国华侨从原准备在沪开化妆品厂的股本中抽出一笔钱,买下了莫利哀路29号(即香山路7号)的住宅送给孙中山。在他们十分恳切的劝说下,孙中山不便推辞,于是在1920年1月从环龙路迁入新居,直至1924年11月北上,他们夫妇俩一直居住在此。

香山路7号是中山先生生前最后居住的寓所,他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等一些重要著作,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开放时间:每天9:00-17:00(16:30停止售票)

票价:20元

淮海中路1843号 上海宋庆龄故居

上海宋庆龄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这是一座宁静雅致的西式庭院,占地面积4330平方米,院落中央一幢红瓦白墙的假三层楼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楼前有宽广的草坪,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清净。

这幢洋房建于1920年,原是希腊籍船主鲍尔的别墅,为了纪念自己的航海生涯,整幢建筑被设计成船形,远远望去就像是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巨轮,伸出屋顶的壁炉烟囱设计成轮船通风管状,室内窗户百叶帘等处都刻有帆船和铁锚的图案。房屋后来转让给德国医生菲尔西里。

1929年又为工商界人士朱博泉购得。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没收,先由蒋纬国居住,后又为中央信托局招待所。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宋庆龄入住后,底层用作客厅、餐厅、书房,

二楼为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布置得十分雅致朴素。

故居的走廊,悠闲舒适

院内西侧的宋庆龄文物馆建于1997年,展出精选的馆藏文物有二百余件,其中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是首次公开展出。文物馆前一尊宋庆龄的全身坐像是2003年宋庆龄诞辰1 1 0周年雕刻的,它选用北京房山一整块五吨重的上等汉白玉雕刻而成,雕像体现了宋庆龄居住在这里时六十岁左右的年龄特征以及她在家里的形象。

建国后,宋庆龄经常在这里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瞻仰。

开放时间:每天9:00-16:30

门票:20元

注意:2018年故居闭馆修缮维护中

闻居路50号 张闻天故居

张闻天故居1985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是一座具有江南农村特色的一正两厢房砖木结构的民宅,坐北朝南,中间是青砖铺地天井,前面有木结构门亭,屋前有菜园、绿树,屋后有翠竹、河沟,周围有竹篱笆。张闻天故居快到浦东机场了,离市区是有点远的,但是田园风光看起来很不错。

地址:浦东川沙新镇闻居路50号

开放:每天8:30-16:30(16:00停止入场),全年开放,免费

然后介绍几个市区对外开放,也比较有特点、代表的故居。

思南路73号 周公馆

这是一幢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原为义品洋行房产,三楼一底,建筑外墙用水泥拉毛装饰,红瓦屋顶,住宅前有一个约300平方米的朝南花园。

1946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前往南京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租下这里,用周恩来将军寓所的名义作为掩护,因此这里又称为“周公馆”。解放后,长期作居民住宅,1979年居民迁出,1980年按原貌修缮,1981年4月,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对外开放,现为市级革命历史保护单位。

新川路218号 上海黄炎培故居

上海黄炎培故居,原为黄炎培的舅舅沈树镛的住宅:沈家大院,因沈树镛是清咸丰九年(1859)的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故又称“内史第”。整座大院占地342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8.9平方米,1992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门额“黄炎培故居”为陈云题书。

“内史第”是名闻遐迩的文化民宅,这不仅因为它拥有考究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宅内先后涌现了中国近代20多位名人:除了沈树镛、黄炎培,宋庆龄、民主战士黄竞武、中国毛巾工业先驱沈毓庆等名人都诞生于此;此外,新文化旗手胡适,曾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的著名水泥专家黄大能,也曾居住在这里。黄炎培在光绪四年九月初六日(1878年10月l日)诞生于内史第第三进院落二楼第一间的东厢房,他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馆内收藏的黄炎培先生生前的一些书画作品和手抄本真迹,是内史第的镇馆之宝。

内史第于2013年复建,复建后恢复成原来的三进院落,大门上方“内史第”三个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所书。一楼部分分别在原址或其它房间复原了黄炎培、“宋氏三姐妹”、胡适等人的生活场景;内宅二楼的东西厢房展览,展示了黄炎培、黄氏子侄、宋氏家族和沈树镛的生活细节和历史贡献。

地址: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

开放:周二至周日8:00-11:30,13:00-16:30(周一闭馆),免费

山阴路132弄9号132弄 上海鲁迅故居

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房屋,是介于新式石库门住房与新式里弄房屋之间的房型,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于1931年落成,前后共六排,第一排倒数第二幢就是鲁迅故居。

1933年4月11日,一向发表激进文字的鲁迅,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在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帮助下,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搬进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处“越界筑路”的民居,具有半租界性质,鲁迅便从“租界”两字中各取一半,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且介亭”。这里也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居所,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这里逝世。鲁迅故居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馆名由周恩来总理亲题,1950年1月7日对外开放,1959年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建筑外形具有鲁迅故乡绍兴民间住宅的传统风格。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有约1.7万余件陈列品。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一幅周海婴出生16日时的油画像挂在山墙的五斗橱的上端。窗边壁上的日历停留在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三楼前间有阳台,在海婴与保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

在这里居住的3年多时间里,鲁迅从事了大量创作、翻译、编辑工作,写下了280余篇杂文,《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故事新编》等都在这里完成,在这里鲁迅还接待过许多中外名士与青年作者,组织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动。

开放时间:9:00~16:00 (周一闭馆)

门票:8元

华山路303弄16号 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和第一位校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特班教授和校长,以及教育总长。

位于华山路上的蔡元培故居是一幢三层英式花园洋房,为实践“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的理想,蔡元培一生并未置购房产,这幢洋房并非他自己购买。蔡元培于1937年8月入住,不久因日军侵占上海移居香港,1940年3月病逝。这是他在上海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蔡元培故居。解放后此幢房屋供蔡元培子孙后代居住。

1984年故居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故居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故居底楼为专题陈列室,二楼是蔡元培的书房和客厅,里面的陈设基本保持着蔡元培生前的原样。楼上还住着蔡元培先生的后人。

开放:每天9:00-11:30(11:00停止入场)、13:00-16:30(16:00停止入场) ,免费

武康路113号 巴金故居

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这里免费对游客开放。

巴金故居是一栋简朴而略显敦厚的建筑,建于1923年,主楼是座假三层建筑,这栋欧式独立式花园别墅在外观上受到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但室内仍具有传统洋房的要素,壁炉、天花线脚、朝向敞廊的宽大百叶门等。1955年9月,巴金一家迁入,并定居于此,这里是他生活时间最长,写作著作最丰盛的地方。《随想录》等诸多重要作品都在此创作。走进巴金故居,您可以近距离接触巴金生前写作、会客、生活的复原场景,还可以通过专题展览一睹巴金故居收藏的重要文献资料。花园四季如春,玉兰、樱花等花木多为主人当年手植。

五原路288弄 张乐平故居

著名漫画家、“三毛之父”张乐平位于五原路的故居是2016年2月才正式对外开放的。

位于五原路288弄的三幢别墅,原是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陈济棠私邸。1950年,张乐平一家被分配到三号楼二楼居住。张乐平1950年6月至1992年9月在此居住了42年。张乐平最著名的作品是《三毛流浪记》,故居展出的主题也都大量围绕三毛。展厅的三个展柜里藏着三块看不见的触摸屏,把《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三毛外传》三本书全数嵌入,观众可以很方便地翻页浏览。

1992年张乐平去世后,他有三个子女仍住在二楼另两个单间和三层的阁楼里,但最大的书房一直维持着老人生前的原样,以示家人的怀念之情。

复兴西路369号 柯灵故居

柯灵故居是与张乐平故居同期开放的,属于近期徐汇区对故居修缮整理之后,新开放的故居之一。这是一幢西班牙式风格的黄色公寓住宅,建于1933年。复兴西路上有很多漂亮的洋房建筑,正好柯灵故居免费对外开放,可以进去看看洋房里的生活,感觉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这座洋房的建筑造型从外面看上去就很特别,柯灵的故居在住宅东面的一、二两层:一层布置为 “柯灵生平”、“尺寸素心”两个展厅,介绍了柯灵的生平轨迹,并展示了他在文学诸多领域的成就。二层是起居室、书房和卧室,这里有作家收藏的很多书籍,他在这里撰写了大量散文、杂文、小说、电影剧本等各类文学著作。室内的布置很生活化,仿佛能看见主人当年的生活场景。从一楼到二楼是一个很窄很窄又很陡的旋转楼梯,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下,很特别。柯灵和夫人1959年12月2日迁入此地,在楼内203室住了41年,现在楼内其它楼层的房屋都有人居住,是“谢绝参观”的!

番禺路129号 邬达克故居

这是1930年,邬达克自己建造的新居,是邬达克在上海曾经拥有的最大的一个家。1938年,邬达克入住达华公寓,直到其离开上海。

这是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格的住宅,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占立面高度近一半,两端是高耸的砖砌烟囱,南立面设对称的山墙造型。底层采用红色清水砖墙,二层以上则是白墙,深色木构架。整体色彩协调,层次丰富。建筑底层有哥特式三连列窗和圆拱形大门,二层是折线型凸窗。当年的住宅南面还有大片花园,现在花园处已经改造成为一个学校的操场。

邬达克是一位旅居上海的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从1918年到1947年,邬达克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滩的亚细亚大楼、怡和洋行,人民广场附近的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沐恩堂,武康路淮海路转角的武康大楼,新华路上的新华别墅、蛋糕房子等等……邬达克在上海留下了如此之多的作品,成为了上海建筑界的传奇。

1947年,邬达克离开上海之后,这里曾作为德国领事的居所、商人邵修善的家,也曾作为中学的校舍、办公室和食堂。几经辗转,旧居产权归于长宁区政府,并为长宁区教育局所使用。2003年,邬达克旧居被认定为长宁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05年,旧居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2008年经过修缮及装修,2011年启动旧居修复,2013年对外开放。

开放:周二至周五13:30-16:00;双休日9:00-12:00,13:30-16:00,免费。

重庆南路205弄 韬奋纪念馆

韬奋纪念馆位于上海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的53、54号。万宜坊始建于1928年,原为法商万国储蓄会集资建造的高档别墅群,万宜坊与贴邻的吕班公寓(今重庆公寓)、淡水村等,都是法租界精心规划的高级住宅小区,这里离复兴公园很近,是法租界闹中取静之处、环境幽雅的好地方。万宜坊弄内的住宅为联排的西班牙风格小洋楼,砖混结构假3层,拉毛粉刷墙面。邹韬奋1930年迁居这里,一直住到1936年。

万宜坊53号是韬奋事迹陈列展,展览分8个部分,由一楼至二楼,按时间顺序以照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分别介绍了韬奋光辉的一生。陈列展示了韬奋从少年起,几经曲折,几经奋斗,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以及韬奋逝世以后党和国家、人民追悼和纪念他的情况。54号故居是韬奋一家1930—1936年居住的地方,现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开放:9:00-16:00,免费。

愚园路81号 刘长胜故居

愚园路81号假三层砖木结构的花园洋房,是1946年至1949年时任中共上海局副书记刘长胜的寓所,也是解放前中共上海市委的秘密机关之一。

1946年刘长胜领导中共上海分局时,以瑞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身份,并化名刘希敏和刘浩然租住,同住者有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张承宗。刘长胜夫妇居二楼,张承宗夫妇居三楼,底层用作会客。上海解放后,该住宅为居民使用。1992年由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对社会开放。200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55周年纪念日,刘长胜故居的底层辟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陈列馆底楼复原了“公啡咖啡馆”、“上海书店”、“荣泰烟号”等场景,这些都是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组织主要的秘密联络点。陈列运用大量的实物、史料、雕塑、场景和多媒体展示手法,生动形象的再现了中国上海地下组织在敌人心脏开展斗争的艰苦历史。

这座小楼原先在九百城市广场所在地,但从愚园路11号移到了今天的愚园路81号。 这是上海市首次大规模平移200米的工程,共花费200万元。

开放:周二至周日9:00-11:30(11:00停止入场)、13:00-16:30(16:00停止入场),免费

相关文章

  • 上海那些值得去看一看的名人故居

    上海的名人故居是很多的,一条条有特色的小马路,说起来路上都是名人故居,但很多都没有开放对外参观,只能在路上看看建筑...

  • 名人故居

    故居者,某人曾经居住之宅也。名人故居,名士曾居住之地也。 我闲暇之余,喜欢参观名人故居。我去的名人故居...

  • 玩在魔都 上海有哪些值得前去参观的名人故居?

    上海作为知名的国际化大都市,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有不少文化遗址。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个值得参观的名人故居。 1...

  • 我在意的故居

    在上海,我感兴趣去看看的“风景”是名人故居和民国遗迹。它们大都近百年的样子,社会变动,主人不知换了几茬,而建筑留了...

  • 寻访名人故居

    自从来上海读书,就心心念念着要去访张爱玲故居。 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静安区里居然那么多名人故居,张爱玲故居附近还有...

  • 绍兴仓桥直街

    游绍兴,多是因为那些名人故居,我亦不例外。多年前,一看到高速公路两旁“跟着课本游绍兴”醒目广告,就知道绍兴...

  • 北京,沈阳,我来了!之辽阳2

    从广佑寺出来刚11点,决定去曹雪芹先生和王尔列故居去看一看。 来到曹先生故居,打眼一看,青砖黛瓦,粉墙,古色古香,...

  • 名人故居

    文/刘浩 中国人讲究风水,尤其是到了名人故居之地,不管懂不懂,先看风水。慢慢的,我也开始喜欢去名人故居。总想从偶像...

  • 天津:张学良、段祺瑞等名人故居

    本集关键词:介绍天津六座名人故居:1、段祺瑞故居,2、王揖唐故居,3、李厚基故居,4、张学良故居,5、李吉...

  • 游天津少帅府

    来到天津,必看的就是名人故居小洋楼 而在天津3000多栋风貌建筑 800多所名人故居中 最具特色,也是最能代表中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海那些值得去看一看的名人故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sc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