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扉页注是:“现代日本学开山鼻祖”。
所以应当先介绍下书的背景,<菊与刀>这书写于1944年,正值二战末、日本战败、美国接管日本的时期,作者美国人鲁斯.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受美国政府委托所完成的关于日本人的文化分析。这份成果,奠定了作者的学术地位。所以,这是一份学术研究报告,不过被披上文艺的书名,成为通俗读物。
菊与刀确实是日本文化的代表物品之一,不过与书的内容无关。正如作者写作时并未真的到过日本,也不妨我聊聊书中的日本。
这本书所要表达的,可以概括为:“日本人在构筑他们的世界时,不断强调等级制。在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中,年龄、辈分、性别、阶级决定着适当的行为。在政治、宗教、军队、产业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十分仔细的等级划分,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若逾越其特权范围必受惩罚。只要各安其份得以维持。日本人就会毫无怨言地生活下去。他们就感到安全。”
日本人的格言是:万物各得其所,各安其份。日本人对忠、孝、义理、仁、人之常情等都有种种规定,这些规定就是他们的人生观。
这是日本人人生观的特征,正如对平等与自由的信赖是美国人生活方式的特征一样。
美国人奉行自由平等,希望建立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最崇高、最道德的基础。它意味着不受专制压迫、不受干涉、不受强制的自由;意味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人人都有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权利。他们的社会交往建立在一个崭新、轻松的基础之上。人人都以平等身份交谈,不拘泥于等级的礼节。
所以,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却不妨碍后来他们成为好朋友(我们更喜欢说日本是美国的小弟。)
所以作者用尊严做了补充,真正的尊严可以由不同民族作出不同的定义。那些叫嚷着只有推行平等原则,日本人才能获得自尊,其实是犯了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的错误。希望有一个自尊的日本,就必须认清日本人自尊的基础。
其实,日本文化根源源于中华文化:
比如论语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就是社会等级;
比如儒家所倡导的安贫乐道,那就各行其是;
比如说,投之以李,报之以桃,那是人际关系;
更比如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那就是报恩与义理。
所以,文化并没有是非好坏之分,文化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习惯。虽然现代中国社会一直倡导着人人平等、公平自由、人民当家作主等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不过,我们骨子里还是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习惯。这种习惯,不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之间消失。
不过生活其中,我们很少探寻自己的文化根源是什么,以及我们要坚持的道义原则。
最后总结一句:生来不平等,活得有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