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了《小白精读》推送的文章《姜太公的前身今世》,心中有很大的感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事和学者治学是一样都是需要认真深究穷理的。
这么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姜太公,既然让人考究出如此多的名字来,而且是有理有据,不到不令你信服。我们老师的确是一个沉得住气,静得下心的学者,相信我老师也真是深得易经的真谛了,否则每卦易经课程不会讲的那么透彻,总结出那么多合理实用的心法。
从姜太公18个名字的考证来由,我们是可以一窥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脉络。贵族的变迁、妇女的地位变迁,都可以由各朝代的姓氏称呼来做推理和解释,从中我们也能了解一些人性的自私和喜好。
原来小小的姓氏,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里面还含有大学问呢。以前我们读书,只是简单的去理解“姓啥名谁号某某”,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每一个姓氏前面所代的特定含义和它的功用。其实,从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和猜测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人文特征和地理概况。
所以,我不由感叹老师的高明与执着,思考之深远与缜密,这才是真正的治学态度。
换一个方向来想,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如果也拥有这种思维和认真态度,那么我们取得的成绩就算未如自己所愿,但是我们经历的过程中,起码可以做到从容不迫,永远追随模糊的正确。
做事认真是最基本的工作态度,但是做事得法方向正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老师曾经说过的方法,“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是值得我们去应用的。
做任何事都不要浅尝辄止,要在自己目前具有的能力之下深究和细分到自己不能往下为止。当某一天我们知识水平提升了,外来的证据又可支撑自己的方向后,我们可以继续进行下去,直到穷理明明白白。
姜太公有18个名字,丰姓还是太公的后人,这些在今天推送的文章里,老师都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大家都觉得长知识了。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文章告诉我们商朝的许多文化传统,在周朝并没有中断,《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也有臆想的时候。
当然我们不能责怪司马迁,受困于当时科学技术的水平,他没办法考证前朝的历史,只能大开脑洞去推测。实在思考不了,为了行文需要,有时山野村夫的口口传说也有可能变成大雅之堂上的文字了。
治学和做事最怕认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