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多少会遇到腿脚痛的情况:
有时候,是在一天暴走后觉得脚踝酸痛难忍,泡脚也无法缓解。
有时候,是起床后脚刚着地就感觉到一股刺痛袭来。
有时候,则是孩子在睡梦中因腿疼惊醒……
那么,这些常见的腿脚疼痛,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呢?
足底筋膜炎
疼痛位置:足跟-脚掌-前掌
足底筋膜炎也叫跖筋膜炎,当足底筋膜长时间被拉紧,筋膜劳损,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
典型症状就是起床或久坐后站起疼痛明显,行走过度后疼痛感加剧,严重者连站立时都会有疼痛感。
足底筋膜炎原因
运动量过大:该疾病在跑动较多的专项运动员和长跑爱好者中常发生。此外,经常登山、徒步、暴走者也容易发生。
体重过重:造成足部关节负荷加重,增加对足根部脂肪组织的压力,而使其遭受破坏。
鞋子不合适:长时间穿着高跟鞋,包括西式长靴,足底筋膜将会因此发生挛缩。
足部结构性改变:扁平足、外翻足、高弓足、拇指外翻、肌腱过短等,也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负担。
如何预防
避免长时间走路:长时间走路是足底筋膜炎的最常见诱因,当长时间走动时可以选择稍作休息,避免筋膜紧张。
补充营养物质:筋膜的主要成分是胶原和蛋白质,可多吃含胶原或蛋白质的食物。
选择好的鞋垫或鞋子:合适的鞋子也能预防足底筋膜炎,例如扁平足穿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子也能缓解筋膜紧张。
跟腱炎
疼痛位置:踝关节、跟腱
跟腱炎是指跟腱发生了炎症。一般来说,它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导致的,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
跟腱炎初期在踝关节后下部会有酸胀或轻微的疼痛感,由于病情发展快,疼痛将越来越明显。
跟腱炎的原因
过度使用是造成跟腱炎的主要原因。
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它连接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是人类行走、奔跑、攀登等运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
如何预防
合理安排运动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如果运动时感觉跟腱疼痛,应停止运动,及时查找原因。
运动前后充分热身和拉伸:做好小腿后群肌的拉伸,从而提高跟腱的柔韧性。加强腿部及踝关节的肌肉力量训练,让跟腱能承受更大的负荷。
生长痛
疼痛位置:膝关节周围
生长痛是引起小儿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表现为反复、发作性、间歇性下肢疼痛,多发生于膝关节周围。
一般来说,疼痛发生的时间在午后或晚上,经过按摩或热敷后症状消失,或者不经任何处理也能自行缓解,疼痛消退后孩子活动如常。
生长痛可持续数月或几年,随着孩子生长发育成熟,生长痛的症状会逐渐缓解和消失。
注意事项
“生长痛”其实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只有排除了真正的器质性疾病,才考虑是“生长痛”。
因此,如果孩子经常腿疼,首先要明确是否有外伤,再仔细检查下肢是否有局部的红肿、畸形,有没有明确的压痛点,局部皮肤温度是否升高,如果有发现上述异常情况,则应该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如何缓解
按摩或局部热敷,让肌肉放松;白天注意孩子的活动量,不要长时间剧烈活动;同时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平时补充牛奶、鸡蛋等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的食物。
腿脚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长时间不能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哦!
注:上述健康知识仅供参考,疾病诊断以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诊断为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