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古惑仔》撞在青春期的枪口上,擦出的火花据说祸害了一代甚至几代人。
上个世纪90年代的电影那么多,唯独《古惑仔》担得起这样的“罪名”?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在看完《霸王别姬》之后去学京剧,没有在看完《海上钢琴师》之后去学钢琴?偏偏在看了《古惑仔》之后去学砍人?
或许他们对霸王别姬和海上钢琴师不感兴趣也没看过,或许是因为学京剧和钢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还得请老师,买钢琴,而砍人,路边“样样9.9”的地摊上就能买到作案工具。
因为低“成本”,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吗?你叛逆的黑锅不该由电影来背。
有的电影会给人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部好的电影能给人带来很多东西,但你的青春里的躁动不是《古惑仔》带给你的,正如“学而不思则惘”不曾让你成为圣人,正如蕉皮、小结巴、大天二、大B哥的死没有让你醒悟。

我不敢说拍《古惑仔》的目的是为了让坏人学好,但是,它有砍人的场面,却没有什么犯罪的细节。
洪兴社应该不需要你在某地撑场子。
它没有告诉你砍人的时候刀怎么使比较容易捅死人,它讲到兄弟情讲到爱情,而你却只看到杀人放火。陈浩南和山鸡的感情在他们遇事时体现,而你却去惹事来证明自己有兄弟。刻意营造一种江湖寂寞,却还谎称身不由己。
只不过是电影情节成为了你的冲动喧泄的一个出口,你怎么还有脸反咬一口:要不是这电影,我也不会蹲十年。
不过,可能在电影评论里说“就是这电影,让我蹲了十年”的人,只是在调侃,可能评论说这电影坑了多少人的人,并不是真正“被坑”的人。
只是,这一群满怀不知从哪儿而来的热血的人的效仿,是没有《古惑仔》,也会以其他方式发泄出来的躁动。
想到一个几年前的段子:你不疯,你不闹,不任性,不叛逆,不逃课,不打架,不去玩,不K歌,不通宵,不旅游,不喝酒,不吸烟,不逛街,不早恋,就只因为要学习,请问你这样的青春是喂狗了么?
青春要是只剩叛逆,还不如喂了狗呢。
《古惑仔》只是对于自身迫不及待想早恋,想打架,想吸烟喝酒的人,刚好有了契合点,有胆无谋又爱瞎搞的无知少年才会在经年之后把自己的放纵推脱成电影的祸害。

但是,也不能说电影对人的影响完全不用担责任,毕竟有的电影是贴近现实,但有的电影是意淫现实。
比如小时代,原谅我谈到烂片,总是想到它。它让一些人沉迷于大雪漫天的上海,以为青春是一盆狗血泼在穿普拉的男朋友身上,浪漫是在黄浦江畔喷香奈儿,对天真少女的荼毒,可不是无心之失。
刻意为之的繁华和愈江湖愈悲凉的故事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较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