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学认为大盘不可预测,行为金融学却说大盘可预测,孰是孰非?
有趣的是,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尤金法马、罗伯特席勒、皮特汉森,法马是传统金融学的代表,而席勒是行为金融学的代表。
先讲一个故事。
1996年12月4日,耶鲁大学的席勒教授向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汇报,他们通过研究预测当时美国的股票价格估值过高,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第二天,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发表了公开讲话,说现在的股票市场中存在非理性繁荣,股价被过度高估,全球股市应声而落。
我学了陆蓉的行为金融学后,感觉人的心理与行为确实左右和推动了投资市场,确实,大部分人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来判断行情,而参与的投资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所以,我更相信行为金融学的观点。
大盘为什么可以预测?
有两个方面的依据
1、股价相对于股息贴现值的波动
股票价格代表的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我们现在愿意用多少钱买股票,就等于我们股票未来所有预期股息的现有价值。席勒教授就是用这个原理来预测市场的。
席勒教授发现,股价虽然对于股息的贴现过度波动了,但也没有完全脱离,好像当它偏离时,有一股力量把它拉回来,所以,根据股息的贴现波动,是可以预测股价的。
2、市盈率的预测力
席勒教授,用市盈率与价格的关系,成功预测了美国的2000年、2007年的两次金融危机。
市盈率的预测力,是用真实的大样本,以统计方法提炼规律性的,是实证的检验结果。
市盈率,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一般会稳定在一个区间波动,在美国,大概是12-20倍,在我们国家,是15-40倍。
历史上,市盈率每当碰到顶点时,一般都伴随危机事件,比如1901、1921、1966、1981、2000年,市盈率到了区域边界,发生了大的金融风险事件。
市盈率也围绕一个稳定的水平波动,如果偏高,就可以预测未来会回归,股价会下降。而高于正常水平的市盈率其实是由投资者的情绪导致的。
大盘预测有用吗?
不好的消息是,大盘并不是在所有区间都可以预测,它的可预测性只表现在长期,而且长达10年,指导实践的作用非常有限。
好消息是,陆蓉告诉我们,虽然股市的短期择时非常困难,但对于判断股票市场当前的系统性风险高低,大盘预测还是管用的。因为投资的虚拟市场,不能偏离实体经济太多,我们可以通过实体经济的基本趋势,比如经济景气的先导指标等这些比较容易获得的指标,找到股票市场波动的基准,如果股票市场偏离这个基准太远,就应该预测它将会回归实体经济基准线。
大盘可预测对我们投资有什么启发?
对于股市投资,我们可以关注大盘的市盈率,如果发现他偏离正常区域太多时,就要警惕投资者对于公司盈利的增长过度乐观,可能会错误地以为过去增长代替未来增长,从而忽视了风险。在牛市中保持冷静,进行反向思维是必要的。
对于币圈投资,我们观察比特币历史上的几次大涨来看看暴涨暴跌的程度,从而预测大盘规律。
2013年初,比特币从13美元一口气蹿升至49美元, 在2013年4月升到了260美元。这一轮牛市涨了20倍。
2017年,比特币从不到1000美元涨到14000美元,在经历94后,暴跌至5000美元,之后一路继续上涨至20000美元。这一轮牛市还是涨了20倍。
暴跌程度呢?
2013年11月发生了比特币史上规模最大、也最典型的一次崩溃,当时比特币大跌87%,后来达到一直到2015年1月比特币跌至150美元的低位,相比最高点1100美元,跌幅还是87%
2017年底跌至14000美元,但跌势继续持续,在2018年2月6日跌破6000美元大关,2018年12月更是跌到了3200美元,相比最高点20000美元跌幅达到84%。
由此我预测,现在的价格属于这轮熊市的相对低点了,而下一轮牛市估计涨20倍的话,大概就是6万美元。
这是我个人的推测,不能作为投资依据,因为黑天鹅和灰犀牛都有可能发生,而且这是依据历史数据,未来还是存在不确定性的,比如国家的政策,基础技术的发展、商业级应用的爆发等都有可能影响币价走势。
划重点:
股票价格代表的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收益权,股价虽然对于股息的贴现过度波动了,但也没有完全脱离,根据股息的贴现波动,是可以预测股价的。
市盈率也围绕一个稳定的水平波动,如果偏高,就可以预测未来会回归,股价会下降。而高于正常水平的市盈率其实是由投资者的情绪导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