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说,中国人爱“推拖拉”,“推拖拉”的好处有三点:1、不伤和气的拒绝;2、维护自己利益的手段;3、人情往来的礼貌。
中国人讲人情,讲一团和气,所以伤人的话总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拒绝别人往往就换了一种方式:推拖拉。对方久等无望,便明白别人是拒绝了,然后到后来心领神会,无须再等了。
中国人讲公道自在人心,意思人心就是公道,所以中国人不太讲理,讲人心。但人心如流水,人心各不同,没有一个标准,所以讲理没法讲。这一点真不如人家西方国家,大家讲理,遵守理,总之相处起来简单些。在中国,你做事,报了价,对方也同意,但若你完成得太快,对方必然觉得不公道,他觉得你咋这样快?不行,要杀价。哪怕专家或者同学、朋友,大部分心态如此。所以中国人学聪明了,做事慢慢做,最好是磨得你失去了耐心,再告诉你事情总算完成了,说一声,不容易呀,然后彼此就觉得公道了。
“推拖拉”还有一个应用,是在人情往来的应用。比如,你有事去找一个朋友,人家凑巧正在吃饭,然后人家会热情地招呼你吃饭。一般来说,没有谁会马上答应的,一般都会推辞,然后对方就会继续热情邀请,甚至动手“拉”,几番“推拖拉”下来,不管结果如何,双方感情是加深了。
中国人的“推拖拉”,既是文化使然,也是民族性格,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含蓄。含蓄一方面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不麻烦别人,不为难别人;但另一方面,含蓄在某些场合其实更像是一种虚伪。我们的国民性,喜欢一团和气,喜欢模模糊糊,喜欢不分彼此,亲如一家人,没有明确的边界感。所以,中国人喜欢拉关系,喜欢谈人情,但同时,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遵守契约,也形成了这个国度重人情、轻信用的特色风格。
也许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推拖拉”仍然是我们这个国度流行的处世法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