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
这是一首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的雁门关的歌谣,这支古老的歌谣,夹带着雁门关三千多年的历史沧桑,从我的身边流淌到了你的身边……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如果说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描述的雁门关是文学作品的影像的话,那么今天霍然出现在我面前的,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驮载着令人发古幽思的历史沧桑,捋着三千丈银白的须发,向我叙述雁门历史的长者,只见他张开巨臂揽我入怀,让我紧紧依偎在他那雄壮的怀抱,紧紧依偎在他那三千多年中华民族腥风血雨的岁月沧桑,顺着他那深邃的目光的指引,我的目光我的身心便如同航拍般地,一帧一帧地掠过了这雄踞于山西大地东北部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素有“三晋咽喉,中原锁钥”之称。它骑山脊傍险要,蹲伏于勾注山之上,如同一只蓄势待飞的猛虎,睁开着威严的双眼,虎视眈眈俯看着莽莽群山,俯看着茫茫四野。雁门关,因两山对峙,状如石门,传说南北往返的大雁必从其间飞过而得名。这里峰峦环立,路狭谷深,地势险要,放眼环视雁门山,其东西两翼,山峦若龙脊起伏,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共同构成了内长城之“外三关”,山脊长城相连,其势蜿蜒,扼守着山西南北交通的要冲。东西两面将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切断了塞北高原通向华北的唯一交通通道。雁门关见证了历史上千次重大战事,也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昔日小北门城墙,已在岁月的沧桑里,被销磨成了残垣断壁,如今只剩下城门,但雄固的石砌门台依然可以寻见,两侧曾镶嵌有砖镌联语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也已经在熊熊的战火中化为了灰烬。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自小北门而入,一尊镌刻着“雁门关”三个猩红色大字的雕楼,推送在眼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用指点江山的气势,把“雁门关”挥斥得一股豪迈冲天而起。抬望眼,高耸的关城门楼和“雁门关”三字凝结在一起,傲然矗立在蓝天白云之间,显现出了一派苍茫厚重的刚勇之气。城墙右侧砖块已经剥落,墙头可见稀稀落落的野草。仰望雄关,心潮澎湃如海。眼睛一寸寸慢慢越过那伤痕斑驳的一块块巨大的城砖,透过门洞青条石上的深深车辙痕,古时候那车毂交错、鼓角争鸣、旌旗猎猎、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仿佛从这城砖的缝隙,从这车辙印痕里,散播出了恍若真实的影像,让我在这惊心动魄的厮杀声中,深深感受到了一阵阵的寒气,侵袭的我不禁猝然一个冷颤。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依偎着傲立于雁门关北口的“杨将军祠”,轻轻抚摸着“杨六郎庙”的青砖白石,横扫雁门威震北国的老令公杨继业,一门忠烈、前仆后继、感天动地的杨家将,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从遥远的大宋来到了我的眼前,一股激荡天地风云的浩气包裹着我,令我这一介书生也平添了一股凛然正气。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眯起眼当视线越过巍然凌空气度轩昂的“中华第一关”的时候,天险之门也就将我渺小的身影,包裹在了他雄伟的身姿之中。至东门北侧处,有残存的寺庙一间,寺前有石狮一对,石旗杆一副,碑石一块,以及数株青松,这便是李牧祠。李牧祠是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曾长期驻守于雁门关一带,他廉洁奉公,同时坚持慎重防守的方针,凭长城之险,加强战备。连续打败东胡、林胡、匈奴,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在临近赵国边界一带牧马放牛。他屡次重创敌军,巧设奇阵,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体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为雁门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自己成了彪炳史册的人物。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依偎在这三千年的沧桑里,我不禁感叹,究竟是雁门成就了李牧的人生,还是李牧书写了雁门?千百年来,风雨飘摇的中华民族一代一代如李牧一样,留名或未曾留名的镇边戍国将士,在雁门上又是书写了怎样壮烈的建功立业史?又书写了自己怎样的壮烈人生?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雄关漫道真如铁!李牧祠东望,那里便是九窑十八洞,曾是石基砖砌的兵堡。山下草木郁郁葱葱。回望关内青绿的田野,微风轻荡,一派祥和之景。谁又曾想到,雁门关这座充满阳刚之气的雄关,也会散发出女性阴柔的美。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依偎在这历史的沧桑里,我分明看到了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位女子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从此不再回返。途经雁门关,望着漫天黄沙,孤雁南飞,一首《出塞曲》寄托了浓厚的乡愁和一丝憧憬,而南飞大雁望着惊艳的女子,听着凄婉的琴声而扑落于平沙之上。弹奏琵琶的这个女子恐怕并不知道,从此自己将名垂千青史。这一行,引出了“平沙落雁”的千古绝唱,这一行,使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这位女子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锦衣玉食,绮窗朱户的昭君并不安于现状,是甘心做白头宫女,还是抓住机遇,为了国家的和平人民的幸福实现自身价值?这个美貌绝伦、有胆有识的奇女子,也深知前途未卜,仍毅然请命,自愿去匈奴。尽管后来的人生颇多坎坷,也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三年。但历史终究记住这个女子,记住了她所做出的贡献。而雁门也成为她人生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地方。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一百多年前,一个同样的秋天里,雁门关走来了两位身份显赫的人物,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洞察民情,而是西行出逃,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这就是满清的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且留下了“五世同堂真富贵,一心念佛见如来”的联句,借以抒发一个失意帝王向西方逃去的颓败情怀。这与李牧、杨业等抗战英雄恰成显照的对比。贵为帝王天子真是辱没了雄关的豪迈。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今天雁门的历史烟云早已散尽,走过风雨岁月后,雁门关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与启迪。雁门关可不可以理解为人生的重要关隘?守住雁门是不是象征守住自己人生的追求与情操?雁门战斗是否可以理解为人生理想、信念而努力的打拼?当人生走过一段充满急流险滩,遭遇困境的航程时,该如何面对挑战?当人生出现机遇时,又如何取舍与把握?如何体现生命的意义,书写人生的精彩?我想雁门的历史,雁门的英雄人物用行动已经做了很好地诠释。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落日余辉映照下的雁门关,如同一位睿智的哲人,静静地踞座在那里,默默无语,仿佛告诉着人们更深的寓意。尽管循着古道出关,我可以很快就走出了雁门关,可永远我也走不出雁门关的意境,永远不会走出雁门关的沧桑!
雁门关,我会永远依偎在你三千多年的历史沧桑里……
2018年8月20日记于太原至青岛火车上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 依偎着雁门关的沧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