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戴家山到深澳古村,车程30余公里。一路沿着富春江,尽览绿水碧波,心情明媚。到达古村时还没什么游人,迎接我们的是一幅江南秀美画卷。
深澳村位于富春江南应家溪畔,隶属桐庐县江南镇,地处丘陵地带,南望天子岗,东濒黄山,地势南高北低。应家溪自南而北,串起青源、环溪、徐畈、深澳、荻浦五个“中国传统村落”,其中深澳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村子免费开放,商业气息不浓,一路都有游览线路指示牌,很是便利。正逢清明时节,各家各户都开门祭祖,穿街走巷时能看到屋内陈设,当地居民也习惯了漫步经过的游客,彼此点头示意,互不打扰。
真幽静,真质朴,真古村。
“低云数缕绕宅生,淡墨轻烟浅黛痕。”
小巷悠悠,两边是斑驳陈旧的高墙深院,白墙不再明朗清晰,呈现一种冷暖相交的多重色调。无人打理的老宅废院,肆意生长的青苔绿藤,散发着浓厚的沧桑感,令人产生时光静止的错觉。
走在凹凸有致的卵石路上,沉浸在纯真古朴的自然气息里,说话也不由压低声音,生怕惊扰了古村的宁静。
“落日楼头鸣野鹤,蒸霞巷末走村翁。”
村间弥漫着的炊烟、声音、气味、色彩,都传递出古老文化的生命气息,它历尽沧桑,颓败却不凋亡,坚硬又柔软的内在,唤起人们的前尘旧梦。
这些古旧物虽不光鲜,却自有其朴实和持重内涵,蕴含其中的,都是一些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
这些象征岁月悠长的深厚累积,可供鉴赏的古意,给人一种稳定持久,安静平和的感觉。午后的阳光很耀眼,微风拂过,站在屋前闭上眼,仿佛能听到古物们的浅吟深唱,讲述着曾经的悲欢离合。
“青石曲径台门远,碧水幽渠坎澳深。”
千年之前建村伊始,村子先规划水系再开始建设,水系由供排水双系统组成,包括溪流、暗流、明沟、坎儿井、水塘,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取水、用水,非常方便。长800米的暗渠贯穿整个村庄,拱顶全用卵石砌成,每隔一定距离,就开一个水埠,当地人称为“澳口”。
“澳”在当地话是地下井的意思,“深澳”就是地下深水井。深澳村也由此得名。
时至今日,水系在村民的生活中仍发挥着很大作用。“明澳”“暗澳”随处可见,澳边表明着“饮用水”“洗涮用水”等。“澳”的四周用石垒砌,一个向下入口若干台阶,使用者蹲在澳边洗涮衣物,却看不到地平面的事务。
“旧事犹存遗貌朴,千年未改古风醇。”
古村位于桐庐县江南镇,是申屠家族的血缘村落,始建于南宋,历史悠久,距今已有900年。
村落内的老房子绝大多数属于徽派风格,据说现有明清时期古建筑140多处,民国时期的古建筑60多处。
怀素堂建于清道光间,占地793平方米,三间三进两天井,“目”字型砖木结构,是典型的江南大户宅院建筑。堂名取自于《中庸》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以及《易》中的“素履,往无咎”。取义:“君子尝怀德矣,德乃其素得者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雕梁画栋布满包浆的拙朴和凝重,坦露着时光的履痕。驻足于幽暗的院落中,抬头是四方井的天空,只见燕子在屋梁间灵巧穿梭,忙碌着搭筑新巢,唧唧喳喳好不热闹。沉静的古屋,也多了一些生机与活力。
有人说,每座建筑都有自己气场,这些看不见的气场就如我们置身于民间的某些生活场景,一些市井的喧嚣声此起彼伏。无论它曾经存在的气场力量多么强大,如今都随风飘散……
深澳建筑的雕刻都非常精美,梁棹窗棂间,有吉祥花卉、神仙瑞兽、三国、水浒故事人物、忠孝节义等等,将线雕、浮雕、镂空雕、双面雕发挥得随心所欲,淋漓尽致。可以说,深澳不但是一座民间文化艺术馆,同时也是一座古建筑雕刻博物馆。
深澳的老街并不长,我们却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每一次都被隔壁的某条幽巷吸引,走进去转了一圈又回到主街。就这样,如同寻宝般在古建筑群间好奇地打探着,走了几个小时也浑然不觉疲累,依旧兴致盎然。
当地老人们悠闲地打牌聊天,到处是小狗小猫趴在地上晒太阳,像我们这样的游客也都是三三两两走过,小声地讨论着眼前的旧物旧景,小心翼翼地兴奋拍照。很久没遇到这样让人自在舒心的古村落了,旧时光与新生活在这里友善融合,不突兀,不刻意,不喧闹。只有安宁,静好。
离开深澳,就近探访了荻浦村,听说这里有一个荻浦花海。到了之后颇为失望,花海在门外张望了一下,看起来没什么意思,果断放弃。到村子里走了一圈,与深澳相差甚远,也就没什么兴致了。不过,这个村子的特色是以花为主题,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花草点缀,倒有几分情调。至于这个村子的文化与建筑,有兴趣自己可以查一查,此处不再赘言。
来到深澳,是临时起意,问询了民宿老板后做出的选择。喜欢它的所有,也希望这些能继续保留,很怕它像其他古镇景区那样被破坏被污染。
愿更多人能欣赏到它的美,也愿更多人珍惜它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