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火星人有共鸣
网上“干货”收集得越多,离无知也就越近!

网上“干货”收集得越多,离无知也就越近!

作者: 陈仲卿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11:31 被阅读137次

    曾经有中国人在英国、日本旅游,发现那里的上班族坐地铁时人手拿着一本书在阅读。

    于是游客们深深感慨,难怪人家发达,都这么热爱学习!看看中国人,公交上谁不是在刷手机!

    据说后来洋人们上班时也不看书了,因为地铁里终于有了4G信号覆盖。

    图片来自网络

    虽是调侃,却也反映了现代中国的一道风景,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终端上可阅读的文章、可观看的视频越来越丰富。

    对于有志于提高自己的年轻人来说,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唾手可得。只要开动搜索引擎,就没有找不到的攻略,没有学不会的技能。

    网络也因此渐渐取代书籍,成为人们知识的主要来源。

    - 01 -

    说实话,网上的资源,不管付不付费,有用的东西确实不少,人们把它们称之为“干货”。

    所谓干货,当然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的心得、方法或技能。

    我们时常能看到:

    简书上某个大作家一篇雄文,无数人点赞收藏;

    知乎上某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粉丝们如获至宝;

    朋友圈里如何年入百万的攻略,被大家疯狂转发。

    毫不夸张地说,干货们重新定义了互联网传播,重新点燃了大家学习的热情。

    干货的写作,一般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秉承“活学活用,急学先用”的精神,把知识浓缩成游戏攻略式的技巧,就像诸葛亮的锦囊,即开即用。

    而且干货不光满足于升学、升职、理财、情感等大众领域,还继续发展,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连相亲、撩妹、见丈母娘都有大量的公众号文章给你指点捷径和规律。

    是不是觉得互联网时代真好,还有这么多大牛牵挂着困难群众。

    似乎有了干货,成功人士们呕心沥血积累出来的经验我们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然后迅速上手。

    - 02 -

    不过呢,不管那些知识大V们多么古道热肠,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乐于分享自己的干货,这不仅仅是免费,而是倒贴!

    写干货贴也要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难道不是成本?

    大牛们为了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费尽了心力,他们真的是活雷锋?要知道孙猴子想学艺,还得先漂洋过海呢。

    先看看干货惯用的题目:

    掌握这些,月入三万不是梦!

    教你三招,搞定上司和老板!

    21天学会C++。

    光看到题目,就会让人热血沸腾了。似乎看了干货之后,一小时,或者21天就能达到别人苦读几年的水准,有这等好事,粉丝们岂不纷至沓来?

    我曾经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报了两个简书大V开办的班上付费课程。钱不是很多,讲课的人也是公认的优秀作家。

    但听过他们几节课,就能悟道升仙,功力大增吗?显然不可能。

    当然,他们绝不是骗子,只是他们的成功你学不到,或者说不是通过听讲座就能学到。

    这类网上课程在提升学习者水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开课的老师本身已经足够顶尖,他们是在某些领域达到很深的造诣之后再出来写作。

    比如有位老师在大学时代就是学校的优秀辩手,参加过很多国家级的辩论大赛。后来从事写作时,他极其擅长用辩论的思维去寻找话题的切入点,以及展开议论。

    在他的分享课上,只是给出了一些建议,但这些经验分享对他来说只是冰山一角。粉丝们如果想达到他的水平,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其次,老师们的指点要想真正落到实处,离不开学生自己下大功夫去积累,去提升。

    每一个写作老师都会强调要阅读,要积攒素材。

    有丰富阅读体验的人自然知识,人读书达到一定程度,很多妙语自然而然地就会喷涌而出,很多思路也会天马行空地奔腾起来。有了深厚的知识储备之后,至于如何用词造句,如何行文,都是小问题了。

    有了这样的功底,再去听课,才会画龙点晴,水到渠成。

    相反,如果自己不但是写作小白,还是阅读小白,平时一本名著也没读过,尽看些网文,这样的水平,能提高到哪去呢?

    有些大V,确实有一定的名气和地位,但在开办课程的宣传中却极不负责地给出了一些夸张承诺。

    曾经有位老师的课,收费高达499元,仍有不少人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慕名而来,2000人的班即刻报满。这样一算,课程总收入接近一百万元!

    结果是不是名副其实呢?据听众反映,那些课程多半是东拼西凑,夸夸其谈,真实涉及核心知识的讲解反而相当轻描淡写。

    - 03 -

    学习不能一蹴而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为了摆脱不成功的焦虑,很多人还是会对干货趋之若鹜。

    当你沉醉于在地铁上,在床上打开各种公众号,囫囵吞枣地阅读创业、情感、理财类的干货时,满满都是日日精进的充实感。

    无形之中,自己真正的求知欲望和能力却在日渐亏损,惰性也随之增长。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高速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精细,知识自然成了核心竞争力。因此,人们也比往年更加如饥似渴地期待快速掌握知识。

    而干货们正好迎合了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心态。

    如今的市面上,良莠不齐的“干货”如雨后春笋般集体问世,它早已取代过去流行的鸡汤,成为新的精神毒品。

    随着各种网络知识分享平台的创立,知识似乎不再高不可攀,只要肯花钱,一切皆可习得。

    但网络平台为了迎合受众,它们所追求的大众化、简单化和利益最大化无疑也会把原来成体系的知识变成碎片。

    贩卖二手知识的干货们试图把浩如烟海的原著内容浓缩成一碗鸡汤,如果长期依赖,你学到的注定只是粗浅、干瘪、断章取义的片断。

    你马克的干货越多,离无知也就越近!

    说到底,干货只是营销的产物。

    - 04 -

    我以前看过很多育儿类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也会照着文章里的说法去实践。

    但看的多了,很容易就发现很多流派的观念都是互相冲突的。

    直到后来读过一本心理学的入门书籍,才对幼儿心理发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网上一些所谓专家的意见也开始嗤之以鼻。

    图片来自网络

    学习,必须首先掌握“元知识”,日后所有知识的积累和深入,都是建立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之上。

    比如学习过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原理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等。

    同样,学过基本心理学,再去看育儿类的文章,就会知道各种教育方法施加在孩子身上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和效果。

    育儿、计算机知识是这样,金融、理财、创业、养生的知识也是这样。

    只有从最基础的概念学起,一点一滴地构建知识体系,以后学到的知识才是成体系的,而不会是零零散散的碎片。

    将来遇到问题,比如有专家说,放养的孩子比严格管教的孩子更有出息,那时就可以从孩子心理和认知发育的规律来分析比较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没有深厚心理学功底的人,那就只能听由专家的摆布了。

    - 05 -

    通往知识殿堂的路,没有任何其它的捷径可替代。

    干货再精辟,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它所谓的精炼和提纯都必须建立在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个前提之上!

    它只能给拥有一定实力的人以助力提升,却无法代替人的求知过程。

    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个人不但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还得精通其他方面,做个真正的斜杠青年。

    现实的压力要求我们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

    但不能因此就放弃脚踏实地的求知,而费尽心思地去寻找捷径。

    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本来也没有太多捷径可走,反倒是扎扎实实地读书和充分实践才是最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做法。

    想依靠干货跨越艰苦卓绝、由浅入深的学习,其结果,只能是让人患上华而不实,脚底空空的“空心病”,带坏了踏实、勤奋的学习风气。

    任何人都不能代替自己的求知,对干货的崇拜,对知识大V的盲从,只会让思维变得懒惰,继而丧失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无知,不是没文化,而是没有成体系的文化,用阅读干货替代深入学习,以至脑子里充满了无用的碎片。

    放下那些投机取巧的“干货”,认认真真地读书,才会远离无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网上“干货”收集得越多,离无知也就越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hn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