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字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一项技能。曾几何时,满腹诗书让多少人为之折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键盘与网络,丢了手与汉字的联系,丢了对唐诗宋词的热情。
汉字——中华的骄傲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迄今为止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么长的历史之间内《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也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书对每个字的说解,包括字义、字形和字音三个部分。对每一个字头,首先解释其意义,说明该字最初造字时所代表的意义。这不仅是许慎的成功,也是为后人的文明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字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文明与智慧其表达的象形和表意、特点与思想内涵,即便是在发达的科技技术也无法取代。汉字正是过人的传统与骄傲,正是中华文化的张扬,也是流淌着老祖先的血液的生命。
《说文解字》有云:“书者,箸也,以手执笔,着与竹帛。”当今的手机电脑输入法的层出不穷不断的剥夺了人们写汉字的机会与心境,而我们对汉字的认知力也不断下降。在全球文化的交融的大背景下,汉字书写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特有的符号,更是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即便手写汉字的用途越来越少,但依旧不能让它在技术的大流中成为远去的记忆。请让我们回过头来,面对正在快速消失的中华文化,一起去承担责任、肩负使命,去关注中国母语——汉字。
唐诗宋词———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唐诗有三美,音律之美、色彩之美、空间之美。音律美在诗中起来很大的作用,音乐性的音韵节奏,使读者读起来每一句都有画面感,在节奏的起伏变化中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唐诗色彩是美的最高境界,诗人通过对其景物的描绘讲其描述出来给读者淋漓尽致的画面感。空间之美在各种艺术中都有体现,诗词也不例外朴素的空间是美流淌在其中。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到了宋代便成为词。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历史悠久的唐诗宋词,让中国成为了一个诗的国度,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无数先贤的灵感、智慧和情感。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悲伤,屈从、克制等情感,通过悲伤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诗中有诗人自己人生的记忆,也有时代的痕迹。
短短的一行古诗文,往往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和充沛的情感。学者钱钟书在《谈中国诗》中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起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喜欢简短、追求留白的古诗文,凝结着古人“意在言外”的文学追求,带给读者余音袅袅的阅读回味,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结晶。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美的享受、美的历程。诗书的沉淀的气质是其他任何外在修饰都无法达到的。
台湾著名诗人王鼎钧说:“如果没有诗,吻只是碰触,画只是颜料,酒只是有毒的水”,道出了诗词的无穷魅力。在当下社会,当我们对“诗词与远方”迢迢追寻时,,回望一下传统,回望一下经典诗词,或许会有另一番启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