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我见过:那一刻最脆弱的母亲和最狠心的母亲

我见过:那一刻最脆弱的母亲和最狠心的母亲

作者: 小沐晨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23:47 被阅读55次

    沐晨

    我见过:那一刻最脆弱的母亲和最狠心的母亲

    生活里,妈妈负责着生活里的所有好的坏的,无所不能,只要一声妈妈,一切都迎刃而解。                                                     

          直到那天,妈妈黯然伤神说:以后,我再也没有妈妈了,忍着的泪水瞬间从她长了些许皱纹的脸庞流下来。失去妈妈和依靠的孩子,可怜又无助,即便是一直以来特别坚强的母亲。

          都说父母在,人生才有归处。有一万句话想要安慰妈妈的话,一句也说不出口,无论什么安慰的话,也无法分解失去母亲的半分悲伤。心里油然而生,以后我要做她的依靠,紧紧地抱住她。                 

          世界上本没有感同身受,针不扎在自己身上不知痛,妈妈那个伟大的母亲和依靠,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平凡而神奇的,外婆生日聚会的那盆凉拌西红柿,上面撒着些许白糖,红里透着粒粒珍珠般白,夏日里特别清脆。小时候,年年最盼是外婆生日,外婆喜欢唤我妹驼,老屋的水井,老屋里欢颜笑语,外婆忙碌念叨的身影仿如昨日,吐槽舅舅的独有词,如今十年过去了,在缅怀外婆时说起心里满是幸福。

        外婆这个普通的老人家,同时又具有神来之手,总在我们一帮兄妹翻了半天也没找到的糖果,她轻而易举放到我们面前。以为外婆会一直陪伴我们长大,没想到我们竟那样简单的告别了。

          手术的那段时间,外婆默默地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我,喃喃低语:我妹驼这么小,受这么大的罪。二十里的路程。抓一只鸡,在表姨家煮好,送到医院看我一口一口喝完才放心地笑出来。那时,露出缺了一颗牙齿的笑容,很是可爱,我时时感到比母亲更温暖的疼惜,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感受和意义。

        出院后要回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外婆一定要送我,在车站再三摸着我的头和脸嘱咐:妹驼,你要听话,好好的。汽车缓缓行驶的那一刻,生活里高挑外婆在车站的边上,显得孤独矮小,我哭着向她挥手,她挥手示意我坚强点,那一挥,竟是永别。

          两个月后我收到了外婆离去的消息,病的那么突然。外婆一生是最为平凡的,她守护着她5个子女和一堵熊孩子的孙儿们,与我说的最多的话是,你妈妈吃了太多的苦。

          以为妈妈在失去外婆后,会消沉一段时间,很快妈妈原有的本色回归,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妈妈,普通的农村妇女,曾一度觉得她没有别人家妈妈能说会道,人情世故,处处周到。甚至有些高冷,对我的管教特别的严格,年少时没少被教育神器竹枝收拾过。

          后来生活的实践里,才明白妈妈给了我很好的教养,言传身教,从小懂礼貌,对人友善,懂得一些行走于生活的基本素养和礼节,亲友长辈都不曾奚落礼节不足之处,甚至小到不能用筷子在菜里搅和,不能咬筷子。高中时曾被同学打趣:你妈看你像看狗仔子一样,现在想来确是幸福。                                       

          从小身体不好经常发烧,妈妈不论昼夜,随时拉着我往医院跑,妈妈独自一人守了我读了六年书,隔三差五来学校送水果零食,在好朋友眼里我特别幸福。                                                   

          面对人生选择时,妈妈给了来自原生家庭的骄傲。对初次去家里的先生,慈母般的温暖,先生是北方人,担心他吃不饱,为他添置的新床和用品,留先生过年,准备红包和特产。曾以为她会冷眼相对,让先生知难而退,也曾以为她心里是同意的。

        直到她对先生说:我不同意你和女儿在一起,舍不得身体不好的女儿远嫁,更不忍心伤害女儿的感情,答应她带你回来见面,是对女儿的尊重。你既然来到我家里,你也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冷落的对你,你父母肯定会心疼,若我的孩子哪一天去到很远的地方,被冷落的对待,我的心会很痛。你是女儿喜欢的人,不管未来如何,我想让女儿心里好过,不会因为有一个不友好的家庭和父母,而被你有所看轻或有所为难自己。

        第一次发现的母亲瞬间闪闪发光,淳朴的善良,当时我甚至是骄傲的自满的,有这样的原生家庭,我何其幸运。                   

        如今,她对先生的爱护和理解来让女儿的幸福。对大嫂理解和友好相处稳固儿子的家庭美满。对父亲的兄弟姐妹宽容友爱无私付出,妯娌间和睦相处。

        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和种种不易,开始崇拜母亲,敬爱普通而不完美的她。                   

          妈妈总说养女方知父母恩。有了女儿后,才慢慢明白其中意义。性格大大咧咧,二里二气的我,三秒钟炸毛的暴脾气,瞬间被小古怪收拾得服服帖帖。女儿刚出生时,不敢给她穿衣服,洗澡,拉臭臭,急得光叫妈。父母对我直摇头叹息:这二货估计生到三胎才会带孩子。                     

          那次凌晨四点接到爸爸的电话,女儿持续发烧,确诊为手足口病,马上送往市医院,沉浸在莫名幸福的我,被击打的几近溃败。手足口病的危害光听闻便令人如芒刺在背,一路狂奔回家的路上,从未感觉每一分秒钟都这样漫长煎熬。女儿已经住进隔离病房,妈妈在身边照顾,烧到39.5度。

        病房里,女儿小小的身上贴满生命监听仪器接头,蜡黄的小脸藏不住对胸前这些怪物的抗拒和无助。她真的太小了,小到我突然害怕,该如何去安抚她。她才过了一周岁生日,才学会慢慢的走路,才咿呀学语。一旁担心焦虑的妈妈,病房外面带着侄子的爸爸,我多想哭。

          女儿很想出去,小手一直指着门口,用最大又最弱的声音和眼神求助我。只注射了4支免疫球蛋白增加抵抗力。退烧药会引发脑部疾病。妈妈责怪自己没有照看好女儿。 

          闷热的夏天,病房里暗潮的气味和药水味夹杂的空气里,使我更压抑,害怕,心疼,恨不能替女儿生这场病。病房的墙上贴着手足口病的各种结果和图片,女儿滚烫的小身躯在我的怀里,我必须比女儿和爸妈更坚强镇定。       

          傍晚,来了二位医生,对女儿下了病危通知,让家属做好心里准备,晚上会持续高烧且将度过最危险时期,不能用退烧药,只能依靠物理降温。妈妈哭着求医生帮帮孩子,我顿时胸口痛手抖,身体酥软,轻轻的抚摸怀里的孩子。

          洗手间的角落里,抱着自己狠狠地无声痛哭,只给了自己5分钟的时间,神色自若安排爸爸住进了旅馆,妈妈吃了饭,陪孩子游戏玩乐等待黑夜到来。医院初夏的夜闷热,时间似乎停滞不前。

          8点半的样子,隔壁床的大婶神色慌张又小声说,那边病房的孩子没了,随着病房远处传来阵阵哭喊声、脚步声、嘈杂声。这半小时的体温39.8度,第一次冷漠到对发生身边的生死毫无知觉。

        再一次去找医生问怎么办,物理降温热的水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医生提供一个信息只要不烫伤孩子就行。                 

          十点半,40.2度。她的意识有些模糊了,怎么办,心里一百个怎么办,多想有个人来帮我扛着,孩子的爸爸在千里之外,手机里收到一个信息:你发烧了要去看医生。   

          把孩子递到妈妈怀里,提着水壶去了开水房。100度能烫伤孩子,80度能烫伤吗,70度呢,我猜测不到哪个温度合适。只能用水试温,烫得我直冒汗。待我的手能适应,拧一把毛巾。一条放在额头上,让妈妈把孩子的双脚按压盆里泡着开始烫的哇哇大哭,一会后迷糊的发出微弱的呻吟。那一刻我可能是天底下最狠心的母亲,妈妈说烫,要不等凉一会,我坚定地说,我要救她。另拿一条毛巾在她的身体,后背不停搽擦。

        都说母亲与孩子是生死之交,那我们母女将是两次生死之交。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去开水房打水,她从开始的大哭,身体反应退缩,到慢慢接受,身体到处是红紫的,我的手已经失去了痛觉。40.2度,39.8度,39.6度,39.2度,38.8度,38.5度。每半小时一次量体温。终于她的体温低于我的体温,确认度过了危险期。由衷的放下心,肚子咕噜响,整整24小时没有吃东西。

          上一次看着女儿彻夜不眠是她出生的那晚,眼前白胖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我生命的延续,整整一夜,兴奋。而今夜是担忧是陪伴。

          早晨,她咿呀指着隔壁床的早餐,要东西吃了。我第一次高烧自愈。

          后面4天的治疗,一起退烧,一起吃饭,一样样将身上的仪器拿掉。孩子的幸福就这么简单,健康的身体,能跑的自由。夜幕医院广场里,跟着音乐缓缓地摇晃着小手小屁股,乐得冲进妈妈的怀抱,安然的睡去,喝药打针时又号啕大哭。

        母亲的意义,不仅是孩子带来的喜悦和幸福,还有责任和承担,再也甩不掉的尾巴。母性的力量随时能激发无限的潜能,

        7天时间我瘦了7斤,体重荣降140以下,接下来食欲大减,后来的4个月内减重至99斤。成了大家眼里的减肥励志女神,大家问我原由,打趣道:谈一场不可能的恋爱。

          因浸泡滚烫开水的手,仿如50岁老太的手,满是皱纹。我却从未懊恼过。而女儿的手脚也不烫得有些皱褶,待她长大后,我一定会告诉她,她是多么的勇敢和坚强,我会穷尽自己的一生去爱护和陪伴她。对父母多了一份理解和发心底的疼惜,

          妈妈说了十几年的,养女方知父母恩。原来父母才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责任,也是最大的恩人。最需要我们去照顾和爱护的人。愿天下所有父母被孝顺爱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见过:那一刻最脆弱的母亲和最狠心的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jp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