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暗时间
本章节谈那些我们用来走路、买菜、坐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的时间“暗时间”
以及高效学习的两个习惯: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第三个高效习惯:抗干扰能力。
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你装了一个系统之后就整天把它搁置在那里,你觉得这台计算机被实际使用了嘛?没有。因为CPU整天运行的就是空闲进程,没价值。
【是的,就像去年我学了花体英文、学了AI软件,但学过就学过了,可是到现在我AI的,忘记了。花体英文,有一些还记得。然而貌似这只是满足于“我花了时间去学了东西”,就像现在的PPT书籍教程一样】
【我该如何做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起来,找到场景,用起来。比如花体英文,可是现在并没有兴趣,AI呢?每天模仿一个小插画,技能娴熟一点】
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认为比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按照一个现象:你现在经历的一天的感觉不等于你小时候一天的感觉,因为1天是你过去好多年当中的一小部分时间】
“投入时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面,却发现毫无进展,因为你没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学习的东西常驻在你的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
你走路、吃饭、做梦的时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这件事情,你的CPU总是分配给它,这个时候你的思维就用到了几只,你投入的时间就真正等于了实际流逝的时间,因为你的CPU是满载的。
如果你有作总结的习惯,在度过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来翻看过,因为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
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
如果一个系统不停地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倒腾,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上下文切换上,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平时在看网络文章容易入坑,用冥想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大脑在开始一件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热身”。【这里说的应该是理性注意力系统,【原理:人脑注意力调控】【为什么?】
直觉系统对于注意力资源的消耗是极其低的,所以在理性系统负责处理关键性任务的时候,可以同时处理很多其他的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的,重复和习惯的任务。
由于人脑的执行控制信号机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处理某一任务时,认知能力会持续升高[8],直到大脑疲劳。因此更高效的工作方式不是
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而是一次仅处理一个任务不分心;不是耗时间加班,而是适时而又有规律的休息。
来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131977>】【所以任务切换耗时也在于此】
最后一个高效的习惯:抗干扰。
只有具备超前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起各种暗时间。【作者本科坐车的时候拿着本大部头在车上看,坐着站着,在这种有干扰的环境中看书非常锻炼专注能力,就像13年那会儿我坐二环快速公交绕城两圈阅读一样。】
002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如何有效的学习与记忆
本节谈拥有的知识定义,以及如何有效记忆学习的建议。
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
记忆机制: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当时的场景、问题的北京、所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行了记忆,时候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会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对于理解记忆的人来说,知识中包含了精细的概念、逻辑、一般的计提原则、通用的解题手法、背景知识、类似的问题等等无数的记忆和提取线索。
缺乏记忆线索的记忆就像记忆海洋中的孤岛,虽然在那里,但是难以访问。而富含线索的记忆则是罗马,条条大路通罗马。
抽象在知识的学习和提取中的作用例子:
经典实验:
先让被试(皆为大学生)阅读一段军事材料,这个材料是说一小撮军队如何通过同时从几个不同防线小规模攻击能够集聚成强大的力量。然后被试要求解决一个问题:一个医生想要用X射线杀死一个恶性肿瘤,这个肿瘤只可通过高强度X射线杀死,然而那样的话就会伤及周围的良好组织。
医生应该怎么办呢?在没有给出先前军队的例子的被试中只有10%想到答案,这是控制基线。然后,在先前学习了军队例子的被试中,这个比例也仅仅增加到30%,也就会说只有额外20%的人“自动”地将知识进行了转移(自己就能触类旁通)。
最后一组是在提醒之下的,达到了75%,即比“自动”转移组增加了45%之多(需要别人提醒):【tags:抽象能触类旁通,细节会干扰自己】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从既有经验中总结知识的时候,应利用适当的抽象来得出适用范围更广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另一方面,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同样应该对问题进行抽象,触及本质,去除不相干因素避免干扰,从而有效提取之前抽象出来的知识。【就像写作套路一样,分点突破,直到吐为止】
学习思维相关的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
知识内化:
1.养成习惯,主动回顾
2.创造回忆的机会
(1)经常与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
(2)整理笔记
(3)书写:将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按照一个主题系统地“串”起来。比如作者始终关注的主题:学习思维相关的科学(人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
3.设身处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某某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想
4.抽象和推广。
以下是笔记截图,更喜欢这样的笔记。
虽然这是以前在onenote里做的读书笔记,适当的回顾,复习,才真的是印在脑袋里。现在对于我来说,深入掌握一个内容,比大量泛读泛听更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