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050158/001e0f205af84fad.jpg)
大家一定记得《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为了一块面包坐了19年牢的故事。他发誓一定要向社会复仇,但是一个叫米里哀的主教因为信任他,宽容他,最终感化了他,使他成为了一个高尚的人。这个故事长久地,深深地温暖着我的心,使我坚信宽容、理解和信任能带来奇迹。
案例一:“魔鬼”变天使。
班级发生了一起小米手环失窃案,案发时间是某天下午第一节课课间,案发地点在小马的桌子上,距手环放在桌子上到不翼而飞仅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排除了其他种种可能,最终可以确定是被某个同学“顺手牵羊”。
我先是“漫不经心”地在班里询问:“有谁对小马的手环特别感兴趣,拿去看了啊,请尽快归还,它的主人正在焦急地寻找。”没有人回答。这一来情况转而尴尬了,没有人承认相当于失去了一个“台阶”,再来就更难了。停了一会我只好说到:“如果你是怕别人误会你想将手环据为己有,现在不好意思还的话可以在今明两天的任何时间悄悄把它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或是讲桌上,也可以直接放在马国茂的桌子上。”等了两天依然没有动静。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一会说是张,一会说是王。我想必须要弄清楚啊,怀疑任何人都会在班里产生各种不和谐的气氛,不利于班级的凝聚。于是借助了现代科技——监控。案子很快就破了。 结果让我咋舌,竟然是班里一个非常乖巧听话的女孩子,平时说话细声细气,与同学相处和睦,家庭幸福和谐,可以说是养尊处优的一个孩子。怎么会呢?为什么呀?该如何处理呀?要不要告知家长?一系列的问题涌上心头。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可以让任何同学知道。
我开始找她谈话,先是引导孩子说出实情,了解动机,孩子所说和我所料基本相同,就是好奇,很喜欢,便想据为己有。再告诉她,这个错误的严重性,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等道理,统统派上用场。其实这些道理孩子都懂,从她的神情判断当我找她的时候刚开口她已经知道错了,这两天一定也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斗争,只是一时半会儿还不肯定老师会怎么处理,便没有勇气认错。她现在担心的是老师对她的看法,同学们的眼光,家长的谴责等等。最后我郑重地告诉她:“老师不会告诉任何人,这件事就我知道,而且这个错误虽说严重但老师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只要意识到错误,改正就好。”
孩子神情骤然放松,对我投来感激的,友好的目光。这是极其单纯的,天真的目光,瞬间,仿佛天使降临,让我心中一阵感动,这不是一个天使般的孩子吗?
我庆幸自己这样的处理方式,并再次告诫自己:天使也有犯错的时候,你偏要把它当魔鬼来看待,他就只会成为魔鬼。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50158/8e4ebfae2af0bf69.jpg)
案例二:打破定势思考,结果会大相径庭。
一天中午,我刚进教室,就感觉乌烟瘴气——小周脸涨得通红,嘴角咧向一边,喘着粗气,眼睛恶狠狠地盯着天花板,一副“我就这样,你能咋地”的表情。而小景则一脸的正气,端立一旁,他是我们班的班长,成绩优异,品行端正,为人谦和;而小周成绩落后,调皮捣蛋,经常惹是生非。一旁的同学开始告状:小周硬要在讲台上看视频,班长叫他下去,他就不下,拉都拉不下来,还踢人,差点把讲桌的盖子都拉坏了……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正要张口批评,看着他气呼呼的样子又不觉好笑,仿佛他也有委屈似的,我把刚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转而问他:“是不是动画片太好看了,想再看一下下就下去的?”他眼睛一亮,马上点点头,眼圈红红的。“是不是小景使劲地拉你,本来你都打算下去了,他这蛮横的一拉,让你很生气,反倒不愿下去了,我估计肯定弄疼你了吧?”孩子的眼泪夺眶而出,开始申诉,小景如何拉他的,衣服如何挂在桌角,差点扯破,胳膊都捏红了等等等等。我看向小周,他脸上的盛气荡然无存,变得羞愧了。我告诫他,作为班干部,处理问题应该冷静,保持良好的态度,以理服人。小景立即向小周道了歉。
事情结束了,可后面小周的表现让我真正感到幸福啊!孩子前后跟着我,我刚一坐下他就拿起抹布帮我擦桌子,然后跑出去把午饭帮我端来放好,吃完饭,又来擦桌子,把饭盒端走……这件事不但让小周得到了公平的对待,对老师更加信任,对班长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他也明白了如何做好班干部,而不是助长了一种优等生特有的优越感的畸形心理成长。
幸亏我当时话锋一转,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才得到了这样圆满的结局。试想如果批评了小周,他当然自己都不会认为自己有理,虽然不服气,但也会屈从,但能起到什么教育作用呢?我又心头一个冷颤,今天只是我无意的一个举动,之前会不会都在无意识之中冤枉孩子了?
我同样告诫自己:处理孩子的问题万不可着急,得像侦探一样洞察细节,感受涉事人的真实心理,还原事实真相。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