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君文心
《文心》是叶圣陶和夏丐尊两位老先生以故事的体裁向我们介绍了国文知识,也就是学习语文的知识,共有三十二节,也就是介绍了三十二个学习语文的知识点。
这三十二个学习语文的知识点都是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用生动的故事讲述给我们,且深入浅出,似点亮的一盏明灯,己之盛馔,引领着我们将语文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愉悦与幸福。
试想,如果有一门学科,在学习它的时候,拥有的是幸福感,那还会有不愿意学而拒之于千里之外的吗?真的能拥有幸福感地去学习,那一定会学好,学得很好,且乐此不彼呢!
我暂且把二位老先生的国文知识做个归纳:
1-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阅读时,我们要走进作者去了解他们当时的环境和心境,也就是他们在文字中表达出来的外在的经验(如景、物)和内在的经验(如感想)。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想象力,寻求作者当时的心境来理解其文字意义。
2-方块字
文言与白话都是方块字的集中呈现,却又截然不同。它们的区别是:一是用字的多少,一是关系词的不同。
而字性和词性,没有一定,会因为所处的地位而不同。
3-题目与内容
内容是所要写的东西。题目是标举全篇的名称。
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于便于称说。这样,作文才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不懂这些,作文终于是玩意儿、文字把戏罢了。
而题目在先定好,一是考试等特定形式的需要,另外不过是引起意趣罢了。
4-一封信
这节是在讲作文的方法。就是要写真情实感,写生活感受,要充分的表达感情。一方面要注意篇章结构的布局,另一方面就是要养成流畅表达的习惯。也就是说"每逢开口说话,就绝不乱用一个承接的、转折的词 ,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后面的意思,拣那适当的词来用。"这一点就是在告诉我们文字的逻辑关系很重要,起始转承要流畅。
5-小小的书柜
不要乱读书,要选择适合的,要循序渐进,要分门别类,要古今中外均有之,但一定要从选择极具代表性的开始。在这节强调了工具书的重要性,比如《辞源》。
6-知与情意
文字是心的表现,有三种:就是知的文、情的文和意的文。
"知识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且三者分别独立而又互为关系,相互促进着表达。
7-日记
在我,都值得记忆的,就要以文字的形式将生活呈现出来。
8-诗
古诗也好,新体诗也好,都有闲适的和恶俗的之分。它们都来自于生活,都有浓厚的情感,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词藻的修饰"(这句话我没能理解)。读诗,选择适合当下情感的,才会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韵味吧。
9-《文章病院》
三种常见的普遍病症:一是用词、用语不适当;二是意义的欠缺和累赘;三是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10-印象
游记的两种写法:一是记叙,就像画了一张路程图,把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地记录下来;二是印象的描写,如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依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
"描写"远比"记叙"更具感染力。
11-辞的认识
辞等于词。不懂就问,就翻查工具以养成习惯,不致读书时含糊,误解;说话、作文不致词不达意、张冠李戴。
12-戏剧
古今戏剧体裁各有不同,现在的戏剧多事受国外戏剧的影响。从杂剧到京戏,都是一贯使用着记叙文的体裁。一幕一个场面,从开幕到闭幕,时间是一直延续下去的。
13-触发
"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为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
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
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
14-书声
文字所赋予的感情-----庄重、畏敬、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抑扬顿挫的喜怒哀乐!
15-读古书的小风波
国学这个词太概括、笼统了。按照本质分类,该称为文字学、哲学、史学和文学。读古书,是要考究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系;它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这是得来的真实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思想、行为最有用处。
16-现代的习字
四项标准:迅速、准确、匀整和合适。
字与字结合起来,上下互相呼应,不偏不倚,距离也正好,通体的匀整,个个稳稳当当,好像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和安舒的样子。
17-语汇与语感
写文章,好坏评断有三: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是否适当,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注意:一是某种阶级的人有某种阶级的语汇,使用时要各得其所,才亲切又味。二是同义词的恰当使用,虽然意义相同,可是情味却各有千秋啊!
18-左右逢源
语文学习,尤其是做文章,与绘画、英语等科目学习相结合,融会贯通,更会有奇效。
比如绘画中构图方法中,有如文章结构来比喻解释,主宾、正干、旁枝等法则。文章也如绘画有远近法等。
19-"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并非只有学校才能学习,也并非只有书本的知识才值得学习。一个人想要学习,从生活中、从工作中、从社会上都可以学到。学与不学,只在于个人的意愿,而不在身在何处。
20-小说与记叙文
小说就像绘画,画面上的一切都是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的。本质上就是作者把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用叙事这个手段表现出来。小说所叙说的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目都含有暗示的力量,所以说小说是世间最真实的故事,而不是某一件事的实录。作者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让读者看了他的叙述,自然去省悟他的意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把某种意义含在故事中间。
叙事文好比是照相,只需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它的本质是事情,叙事就是目的。
21-语调
写文字,要注意上下文的呼应,读得上口,音韵协调。
写一句就标点一句,下句要依照上句的标点去布置安排。或多次修改上句,以便句调顺当。
22-两首《菩萨蛮》
词的也叫长短句。一首之中每句字数有长有短。
除极短的小词外,每首都分上下两截,即"上阕""下阙"。
基本上上阕共四句,每两句同韵,字数是七、七、五、五。
下阙也是四句,每两句同韵,字数是五、五、五、五。
《菩萨蛮》是曲调名,不是这首词的题目。曲调名有八百多种,常用的不过百种左右。
作词,普通的方法是按谱填写,平仄字数一一遵守就好。称为"填词",也叫"倚声"。
推荐阅读《绝妙好词》,《白香词谱》。
词有境与情之分,二者关系密切。只写境,言外也可引起情来,要抒情,也不能全离开境。风格上也各有不同,或细致,或豪迈等。
23-新体诗
要有诗的意境,并非随便几句话分行写在纸上。读后印象鲜明生动,有意境,也有音韵的帮助,会更传神。
24-推敲
文章总是改出来的。从架构、遣词造句、主题思想等方面着手将文字修改、润色。
25-读书笔记
读书不是浮光掠影,要把所见到的写出来。读书要精细,写读书笔记,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也可思考文章的写法,比如开端和结尾,将每一部小说做比较、分析出有多少种写法,当笔记写出来,大有益处。
精彩的好句,写出好的理由。
对于书中的疑点,或与生活有可印证的部分页记下来。
26-修辞一席话
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修辞的方式叫辞格。如讳饰格、铺张格(夸张)、譬喻(比喻)、映衬格等。
"说什么"是内容,"怎样说"是形式或方法。二者不应分开来说。
消极修辞------"怎样说"是处处都依据了"说什么"来确定的。注意的多是语言文字的意义,但求意义上没有毛病。
积极修辞------运用感觉的要素,积极地使所说所写的语言增加力量的事。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是抽象的说恐慌,而是利用周围的情境----风、鹤、草木等缘故。这是语言、文字的声音与形体,运用得适当。
以上所说,因那些各路的文字大神在生活上、品性上有着很深不同的根源而风格不同。
没有深刻的生活,决不会有深刻的作风,没有幽默的天性,决不会有幽默的作风。
27-文章的组织
文章的组织有分为:起、承、铺、叙、过、结。-------我国
四阶段组织法:序论、立论、论证、结论。------西洋
文章三段落: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佛教学者
组织文章的原则:秩序、联络、统一。
写文章从组织方法看:
一派是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写。------无谓组织。
一派是拘着公式,把自己的意念像填表格一样填进去的。------形式上有好处,但倾向太过厉害就反客为主了。
第三派就是把怎样起讫、怎样贯穿先作个大体的规定,然后一步一步写下去。------最为妥当。
28-关于文学史
文学史上所讲的以文学作品为主,对于文学作品若还不曾认识,徒然知道一些"作家"、"派别"、"源流"、"演变",便完全隔靴搔痒的事情。
所以知道文学的源流和演变,不要取一本文学史来读,要依文学史的线索去选读历代的名作。
29-习作创作与应用
文章与绘画相似,都可分三个项目来讲:
应用之作(写书信等)、习作(作文)、创作(将来选定了题材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写出的文艺作品)。
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鲜的意味。
第一步,发现题材的功夫。
第二步,使选定的题材成熟,处处留心 ,将遇到的和这题材有关的事项,一一搜集聚拢,使内容丰富,打成一片。
第三步,非有熟练的手腕不可,文字的基本功扎实,文从字顺。
30-鉴赏座谈会
"鉴赏"二字,就是一个"看"字。
"看"则是"见"------感觉器官上的事、"视"------知识思辨山的事、"观"------整个的心理活动,此境界为鉴赏。
以吃做比喻:"观"是咀嚼细尝,"见"和"视"只是食物初入口的状态而已。
另,坏的文章也是值得鉴赏的,知道什么东西不好,就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了。如我们一生之中难得见到绝代佳人一样,日常见到的都是普通人,不是鼻子太低就是眉毛太短等等。
31-风格的研究
推荐司空图的《诗品》,其中讲诗分为二十四品,说的是好诗不出的二十四种境界,也就是二十四种风格。鉴赏文章也可以做参证的。
如:
阳刚之美莫要于慎、涌、直、怪;雄、直、怪、丽。
阴柔之美莫要于优、茹、远、洁、适。
鉴赏风格的几个方面:取材的范围、作者的品性、作者的语言习惯、作者的写作习惯。
32最后一课
要使一切科目与生活打成一片,那才是真正的"升学"。
再次走出《文心》,空唠唠的只剩下这几个字:
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学以致用,终归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