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曾经说:
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就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
其实,不仅是作家,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带有偏执之见的。
什么是偏执之见?
一个完整的事物,被分解成无数个碎片,一个人拿着一片或者多片,就认为这是那个事物的全貌,这就是偏执之见。
为什么很多人要不断的看书?
因为多看书可以不断地收集更多的碎片,可以更好的拼凑出全貌,但是,人生毕竟是有限的,也许你读一辈子书,都无法收集全部的碎片。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要想清楚一件事:这个完整的事物,是什么呢?
它是一个人客观的、正确的认知。
对什么的认知呢?
规律。
对世界客观规律的认知。
而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道”。
所以,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去认知“天道、地脉、人伦”。
可惜的是,就算你的资质再好,个人再努力,也是无法拼凑出全貌的。
《道德经》说:
道可道,非常道。
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规律又处于变化之中。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所以,就算你终其一生都在收集碎片,但最终你也无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真貌。
因为“规律”在发生着变化。
所以,千万不要再想着:“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去做什么什么事。”
别等了!你再等失去的不仅是机会还有宝贵的时间。
每个人都是带有偏执之见的,即使是伟大的人,也是如此,所以,你又算得了什么?大胆去尝试吧!
放下自己内心的虚妄,不要怕做不好、怕犯错误,怕这怕那的。
怕什么呢?
本来碎片就不好获得,你再不去大胆尝试,真的就浪费了生命的意义。
多看书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通过他人的体验和感悟,去收集信息,收集碎片。
但那终究是别人的,你不去做,跟你又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鼓励大家多去尝试,去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去做自己认为困难的事情。
身体力行地去体验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获得感悟,收集到碎片,但更为重要的是,你拥有了更多的机会。
很多人觉得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很多人总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懂了这个道理,也就没有必要去迎合别人,人嘛,活得洒脱一些,“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我总认为,每个人保持自己的个性,做事只要心有和美的以利他为出发点就好了,为了帮助他人变得更好,以集体、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多做双赢的事。
即使别人一开始不理解,一开始排斥,这都是很正常的,自己也要保持好自己的个性。
毕竟每个人都是偏执的嘛,这也是人性。
所以,勇敢地去尝试,去做没做过的事,去做困难的事,有个性随心所欲的生活,你的生活才会大放异彩。
这篇文章写出了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甚至强过于你看很多书,听很多讲座,因为这里讲的是事物的本质。此文字数不多,但意义非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