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作路上,先学会走,再考虑跑的事儿

写作路上,先学会走,再考虑跑的事儿

作者: 萧寒晨夕 | 来源:发表于2021-12-22 22:44 被阅读0次

文|萧寒晨夕

写作的路上,宁愿多写,也不要不写,更不要心里总是想着要精炼要言简意赅,就抓心挠肝地想着如何精简,其实这样总结式的写作,对写作水平的提升并不会有特别大的促进作用。

除非你是要写公文,要写工作总结,而且要高质量地去写好这样的材料,或者是写干货类的文章,需要刻意地去做一些写作手法上面的精简练习,否则就不要总想着怎么简而精。

我今天读到一篇文章,里面的观点非常鲜明,对于写文章,作者主张把文章写短,不要超过八百字,否则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

当然,作者也是比较辩证地在阐述他的观点,但是在总体的阐述过程中,他总是强调写文章就是要不断精简文字,越精简越好,否则写出来的文字就是糟糠,不值得读者去阅读。

但是,我想说的是,有太多的作者作家,都是在写了无数的所谓废话,才最终熟练掌握运用文字的方法和手感,只有写得足够长足够多,才能真正把握如何把文章写得足够短足够精简。

就像读书一样,要先把书读厚,彻底通读并搞懂书本的内容,然后才能有归纳总结、凝练起书本精华的能力。

写作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文字练习,没有足够多的写作量的积累,或者换句话说,没有足够废话的积累和练习,就很难有精华的输出。

写文章从来就不是一下笔就能成神的事,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写得非常凝练。就连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个作者,他也是在简书上积累了二百多万字了,这已经在数量上超越了大多数人。如果没有这二百多万字的积累,他怎会有如今高度凝练的文字输出能力?

所有看似轻易的表象背后,一定是有非常艰苦和厚重的背景支撑的,成功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东西,成功必然伴随着艰苦卓绝的付出,才能有看似辉煌又轻易的获得。

卖油翁为什么可以熟练地将油穿过铜钱孔倒入油桶?“唯手熟尔”!这就是答案呀。

“手熟”的背后是无数次笨拙的练习,这和写作的道理是相通的。如果写作没有废话的积累,怎么可能有对文字驾轻就熟的运用?

想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没有什么其他的捷径,“唯手勤尔”!手上勤快了,就能高产,就能持续输出,就能不断让自己的文笔得到锻炼,就越有能力去捕捉文字的精妙。

读者和作者的互动,相互对照,就能看出差距,也能获得彼此的安慰和鼓励,长此以往,文章的质量必然就上去了,写文章的信心必然就越来越满。

但如果一开始就抱着让读者读到最精华而凝练的文章,那大抵是写不出来预期中高质量的文章的,一旦有了这个“写不好不如不写”心态,那么在写作路上,就很难取得成就。

那位作者说,如果文章不能写得精简,那宁愿不写。我对此不以为然。我反而觉得,写文章,正是因为写得不好,所以才更要多写勤写。

当一个人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写好文章的时候,当他对自己的写作才华怀疑的时候,不妨放下所有的顾虑,好好写作,好的不好的,一并写出来,再回味再自我鉴别,然后再去改进,再去大量写作,写作过程中再加深思考,循环往复。如此一来,才会有更多的提升,文笔自然而然就变好了。

鲁迅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就像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写作就是探索的过程,正是因为未知,因为不足,所以才更要写作,通过写作去明白更多的道理,去迎接更多未知的惊喜。

如果一开始就能写出精练的文字,那写作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古往今来,大道理一堆的文字不少,但是流传今古的,更多是那些长篇巨著,虽说巨著也一定是语言凝练的,但是语言的铺成和细节的刻画,一定离不开大量文字的练习,那些看似冗余的文字实则才是精华所在。

所以,读者看不看是读者的事,作者写不写是作者的事,只有写了,才有读者可看的基础,如果羞于自己的文字不够精简就不去写,那还谈什么读者?

没有文章,就没有读者。

写作,尤其是初入写作,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一篇文章写完,而不是时刻记挂着字数、质量和精简程度。只有先把基础打扎实了,有了足够的文字积累,文章的字数、质量和精简程度才会自然而然成为你写作路上顺理成章会考虑到的事情。

跑之前,一定要先学会走路,再想着以怎样更帅的姿势奔跑。

做事,不能心急,得慢慢来。

写作更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路上,先学会走,再考虑跑的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pc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