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贯词》亦出自《续玄怪录》,载于《太平广记》卷四百二十一,“龙”类。此文虽像是采撷几篇文章缀合而成,但立意不落俗套,凸显作者李复言文章创意十足,常有出人意料之奇思妙想。本文内容大意如下:
洛阳人刘贯词,大历(唐宪宗李豫年号,766-779)年间,求丐于苏州(此求丐非我们认为的行乞,乃是士人干谒地方官,求财求职,或干脆就是混碗饭吃)。遇上一个叫蔡霞的秀才(此秀才亦非后世之秀才,是泛指一般举子),蔡霞对刘贯词极为殷勤,呼刘为兄,请吃请喝。酒足饭饱后,两人闲聊。蔡霞问起刘贯词在苏州做什么,刘贯词倒是很老实,直承自己在求丐,又问是有特定的求助对象呢还是随意找机会呢?刘答“蓬行耳”,即随意乱走碰运气,再问求丐的目标,刘答十万钱。
蔡霞当即指出,篷行而望十万,极不现实。而我家就在洛中左右,家境还不错,但我有事不能回家,与家人音讯断绝很久了。你如果能替我回家去,则你的路费和十万钱,不用几天就能得到。怎么样?
刘贯词当然一口答应。于是蔡霞给他十万钱和一封信,并坦诚相告,自己家人是龙,家在渭桥下,你闭上眼睛扣桥柱,就会有人出来请你入宅。我娘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请我小妹出来相见。十万钱的馈赠,她也一定会做到。于是刘贯词就回洛阳了。
这里有几处矛盾。渭桥在长安,而前文作者说刘贯词家在洛阳,蔡霞家也在洛阳。另外,前文已经说了,蔡霞“遗钱十万,授书一缄”,即已经给了刘贯词十万钱,这里又说见到龙妹后,由龙妹给他十万钱,算下来要给刘贯词二十万钱,已经远超两人的约定了。
刘贯词到渭桥下,只看见一潭碧水,不知怎么进去。徘徊很久,认定龙神不会欺骗自己,于是闭眼扣桥柱,果然有人出应。睁眼一看,只见“朱门甲第,楼阁参差”,一个穿紫衣的使者问他来意。刘贯词表示是给蔡郎送信,并将书信交给使者。使者拿着信进去后,很快又出来,请他入见太夫人。相见后,刘贯词还记着蔡霞的话,请小妹出见。看到这里,大多数读者可能会认为又落入人神恋的俗套故事之中了。
小妹出来后,太夫人命人奉上饮食,三人正在吃饭时,太夫人忽然双目赤红,直瞪着刘贯词。小妹急忙说:“哥哥请他来的,应以礼相待,何况还得请他消除祸患!”然后又对刘贯词说:“哥在信中说当给你十万钱,这么多钱太重,不好携带。我给你一个价值相当的东西,可以吗?”贯词推辞一番后接受了,于是命人去取镇国碗,三人继续吃饭。
没一会儿,太夫人又红着眼直瞪刘贯词,嘴角流下涎水。小妹急忙以手掩着太夫人的嘴,说:“哥哥真诚地托付此人,不能这样。”又对刘说:“我娘年纪大了,风痹发作,不宜待客,刘兄请退出去。”龙妹也跟着刘贯词出去,将碗交给他,并说:“这是罽宾国(今喀什米尔一带)的碗,他们用来镇灾除厉,唐人得到它也没什么用。如果有人出十万钱,就可以卖掉了。低于十万,千万别卖。我娘有病,我得随侍左右,就不送你了。”贯词出去后,再回头一看,只见碧水危桥,跟刚来时一样。再看手中的碗,就一普通的铜碗,最多值三五钱而已,不由认为龙妹骗了自己。
以后,刘贯词天天将碗拿到市场上兜售,有开价七八百的,有开价五百的。刘坚信龙神不骗人,一直不卖。一年多后,西市上忽然来了胡商,见到此碗大喜。问刘卖多少,刘说:“二十万钱。”胡商说:“这碗真正的价值,何止二十万钱!但这不是中国的宝物,你拿着有什么用?十万怎么样?”刘贯词想着当初龙神就给的十万,于是同意了。
此处提到了西市,东、西市均在长安,洛阳只有南北市,西市聚集了很多胡商,在唐时,东西市商业繁荣一时。此处也是文中的矛盾之处,从西市、渭桥来看,分明是在说长安,而非洛阳。
交割完后,胡商说:“这是罽宾国的镇国碗。在他们国家,可禳灾去厄。自此碗丢失后,他们国家遭遇大荒,兵戈乱起。我听说是被龙子偷去已近四年,他们国君以国中半年的赋税来赎这个碗,你是怎么得到的?”刘贯词以实相告。
胡商说:“守护罽宾国的龙上诉于天庭,正在追索蔡霞,这是他逃跑的原因。天条严厉,不能自首,故找你送回这碗而已。请他妹妹来见你,不是要与你结亲,是怕老龙嘴馋,把你吃了,叫他妹来保护你而已。现在这碗既已现世,他也可以回家了,这就是龙妹说的消除祸患。五十天后,洛河波涛翻腾,水声蔽日,就是蔡霞回来的日子。”
刘问:“为何要五十天?”胡商说:“我携此碗过梅岭后,他才敢回来。”刘贯词到时候去看洛河,果然如胡商所言。当时从长安到岭南,大约要五十天日程。
此文前段似乎像《柳毅传书》,后半段胡商识宝的故事,则在唐人小说中很常见。当时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梯山航海来到大唐做生意,很多都从事珠宝贩卖,唐人就认为胡人识宝。
小说最后借胡商之口才解开所有谜团,原来蔡霞帮助刘贯词,只是为了利用他。而吃饭过程中龙母的奇怪表现,是龙性发作要吃人,这段描写,颇为生动,且在唐人小说中也极为少见。前半段《柳毅传书》,后半段胡商识宝,似乎也可看见唐人小说中互相借鉴影响的痕迹,因而这篇小说还是颇有价值。
网友评论